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不断产生语言错误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学习者所产生的错误进行纠正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重铸,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纠错反馈方式,是指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中的错误进行含蓄的纠正。它以学生的语言表达为基础,保持原表达意思不变,并对部分成分或词语进行修正。国外许多研究者对重铸进行了研究,但在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很缺乏,尤其是相关的实证研究更是稀少。本研究在参阅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总结出重铸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反馈信息模糊,纠正意图不容易被学习者感知,尤其是学习水平低的学生更加不能识别重铸的意义,从而导致纠正错误的比率低。本研究从重铸的缺点入手,引入纠错式重铸和组合式重铸,前者给学生提供暗示信息,后者把重铸与明确纠正结合起来,以减少其模糊性。本研究从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初中学生作为被试进行试验研究,试图从支架理论的视角探索两种重铸类型(纠正式重铸,组合式重铸)对于学生纠正语法错误的效果。本研究采用2x2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被试为60名初二学生,其中高水平学生30名,低水平学生30名。实验包括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的被试者接受两种重铸类型反馈,控制组被试者不接受任何重铸反馈。实验得出的结果如下:(1)两个重铸实验组的后测成绩优于无反馈的实验组。反馈类型的主效应显著,不同的反馈形式对学生改正语法错误的效果不同,组合式重铸比纠正式重铸效果好。(2)反馈类型与学生语言水平存在交互作用。对于高水平学生,纠正式重铸的效果更好,而对于低水平学生,组合式重铸的效果更好。经过对研究的讨论和分析,作者发现教师通过支架式帮助提高了重铸对学生语法纠正的效果。另外,纠正式重铸对高水平学生语法纠正效果更有效,而组合式重铸对低水平学生语法学习的的效果更佳。论文最后还根据重铸研究的结果,对英语课堂的反馈提出了一些启示,并在结合本论文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