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KD rhALR表达、纯化、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功能初步探索 2.rhALR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炎症反应干预及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lee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ALR)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生长因子,不仅表达于肝脏,在肾脏也有表达。ALR含有两个亚型,分子量为15KD和23KD,分别存在于细胞浆和线粒体中。两种亚型含有共同的终止密码,不同的起始密码。23KD ALR存在于线粒体,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目前对于ALR的生物学研究大多集中在15KD亚型上,但是对于23KD ALR的功能研究很少。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15KD ALR在大鼠急性肾损伤后6h在髓质肾小管区开始升高,72h恢复正常水平;体外能够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促进其增殖,提示15KD ALR在维持正常肾小管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急性肾损伤发生早期,常伴有线粒体功能紊乱,而且23KDALR与15KD ALR在序列上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因此我们推测23KDALR与15KD ALR是否存在同样抗凋亡、促增殖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拟通过生物工程学技术,构建、表达23KD rhALR,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研究23KD ALR生物学功能提供实验基础,并初步比较与15KD ALR生物学功能差异。方法1.构建重组质粒pET28a-hALR:选取带有6-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提取HepG2细胞总RNA,逆转录为cDNA,应用PCR方法,按照设计的引物扩增出含有BamH I/XhoI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片段。通过双酶切目的片段和载体,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进行目的基因片段与载体连接。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过PCR、双酶切及基因测序方法鉴定。2.重组蛋白表达:选取最适时间点和最适IPTG浓度,诱导大肠杆菌BL21表达23KDrhALR蛋白,通过亲和层析技术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并对表达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收集纯化的蛋白,将蛋白置于透析袋中,4℃进行透析。3.选取雌性Balb/c小鼠作为免疫动物。通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筛选,获取能产生高滴度单抗的细胞株。将该细胞株注射入经降植烷预处理的小鼠腹腔,收集腹水得到相应单克隆抗体。应用ELISA、Western blot、快速定性试纸检测方法检测抗体的效价及Ig亚型。4.比较15KD 和 23KD rhALR对肝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顺铂诱导HepG2凋亡,给予15KD和23KD rhALR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5.收集正常人和AKI患者的血液和尿液,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中23KD ALR的含量。结果1.成功构建pET28a-hALR重组质粒。将pET28a和pET28a-hALR同时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结果空质粒经PCR扩增和双酶切后未见目的条带,而重组质粒均有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条带。重组质粒基因测序结果与pubme d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未发现目的片段基因有碱基缺失、插入和移位等改变。2.将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大肠杆菌中,以不同浓度IPTG和不同时间点诱导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IPTG浓度为0.6mM,诱导时间为5h时重组蛋白产量最高。3.收集诱导表达5h菌体,重悬于含溶菌酶的Binding buffer中,进行超声碎菌。收集上清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收集最后洗脱液,进行透析复性。4.通过免疫动物,获得致敏小鼠脾细胞,与预先用8-AG筛选好的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经过HAT、HT培养基筛选及有限稀释法培养后,获得特异性、稳定性杂交瘤细胞株2C11。将该细胞株注射入经降植烷预处理小鼠腹腔内,小鼠产生腹水。腹水效价为10-5;抗体亚类重链为IgG1,轻链kappa链。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C11分泌的单抗特异性良好。5.15KD rhALR能够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而23KD rhALR对肝癌细胞增殖无影响;15KD rhALR能够抑制顺铂引起的HepG2细胞凋亡,23KD rhALR对凋亡无影响。6.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正常人和AKI患者血液以及尿液,结果均为阴性。结论1.成功构建了23KD hALR原核表达质粒pET28a-hALR。2.成功诱导23KD rhALR表达,并通过亲和层析技术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为抗体制备提供了基础。3.通过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获得稳定分泌23KD rhALR单克隆抗体细胞株2C11一株,为研究23KD ALR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4.外源性23KD rhALR不能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同时也不能抑制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提示15KD ALR和23KD ALR存在功能差异;5.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正常人和急性肾损伤患者体液中23KDALR表达情况,均为阴性结果。背景与目的急性肾损伤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综合征。临床上多种因素均可引起急性肾损伤,包括感染、肾毒性药物、手术、失血等。虽然避免发病原因,可以较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发生,但是目前对于急性肾损伤仍然缺乏相应的治疗手段,一旦疾病发生常常会导致无法换回的结果。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性肾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实验已经证实,肾脏发生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坏死;肾实质常伴有炎症细胞的明显浸润;实验动物在肾脏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往往也处于炎症反应状态。、因此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细胞生理、病理反应,也是参与炎症调节的重要信号通路。ERK,p38,JNK是该通路主要调控分子,它们与NF-κB一起组成调节机体炎症平衡的主要途径。肝再生增强因子是一种生长因子。前期研究己发现,15KD肝再生增强因子在缺血再灌注大鼠中表现出肾保护作用;在对体外经缺氧复氧处理后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具有下调NF-κB表达,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15KD ALR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反应及机制,我们拟通过对缺氧复氧模型细胞外源性加入15KD rhALR,并用其抗体阻断以及shRNA内源性干扰的方式观察细胞ALR表达、缺氧复氧后炎症因子的表达及ERK, p38, JNK信号通路和NF-κB核转位的变化情况,深入了解ALR在细胞缺氧复氧导致的炎症反应中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1.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以shRNA转染HK-2细胞72h作为内源性干扰ALR表达的实验方法。下一步实验将HK-2细胞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正常组,模型组,15KD rhALR处理组,15KD rhALR+15KD ALR抗体组;B组:正常组,模型组,shRNA/control组,shRNA/ALR组。所有细胞在缺氧复氧前,均经过无血清同步化处理24h,同步化后换为完全培养基;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除正常组细胞外的其他细胞均进行缺氧6h,复氧12h处理。2.为研究外源性与内源性ALR的联系,将HK-2细胞分为正常组,15KD rhALR处理组(25μg/ml,50μg/ml)。外源性15KD rhALR处理24h后应用Real-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观察内源性ALR的变化。3.MTS方法检测转染shRNA后,HK-2细胞增殖率变化情况。4. ELISA和Real time PCR检测TNF-α、IL-6、MCP-1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5. Western blot检测pERK/ERK, pp38/p38, pJNK/JNK, NF-κB p65表达情况。6.激光共聚焦观察NF-κB p65的核转位。结果1. shRNA/ALR干扰HK-2细胞内源性ALR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转染效率大于80%. 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HK-2细胞比较,shRNA/ALR组ALR基因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 shRNA/control组中ALR的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2.外源性加入15KD rhALR和shRNA转染后,对HK-2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3.与模型组相比,15KD rhALR处理组TNF-α、IL-6、MCP-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与15KD rhALR处理组比较,15KD rhALR+15KD ALR抗体组TNF-α、IL-6、MCP-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4.与模型组相比,15KD rhALR处理组ERK,p38,JNK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与15KD rhALR处理组比较,15KD rhALR+15KD ALR抗体组ERK, p38, JNK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NF-κB p65细胞核内表达情况,与模型组相比,15KD rhALR处理组细胞核中NF-κB p65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15KD rhALR处理组相比,15KD rhALR +15KD ALR抗体组细胞核中NF-κB p65表达水平增加(P<0.05)。5.与shRNA/control组比较,shRNA/ALR 组 TNF-α IL-6、MCP-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6.与shRNA/control组比较,shRNA/ALR组ERK, p38, JNK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shRNA/ALR组细胞核中TNF-κB p65表达水平较shRNA/control组明显下降(P<0.05)。应用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NF-κB p65核转位情况,其结果与Western b lot结果一致。7.与正常组比较,HK-2细胞经过缺氧复氧后,内源性ALR在蛋白和基因水平,表达均增加(P<0.05)。外源性加入15KD rhALR(25μg/ml, 50μg/ml)处理细胞后,其内源性ALR的表达水平呈现随外源性ALR的浓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P<0.05)。结论1.外源性15KD rhALR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正常情况培养下HK-2细胞内源性ALR的表达。2.缺氧复氧能够导致HK-2细胞炎症反应;外源性加入15KD rhALR能够减轻炎症因子的产生。外源性15KD rhALR被其抗体阻断后,可部分抵消其抑制炎症的作用。3.外源性15KD rhALR降低MAPKs通路中ERK, p38, JNK的磷酸化,减少NF-KB核转位,从而减少下游炎症因子的产生。4. shRNA/ALR能够显著干扰内源性ALR的表达。干扰内源性ALR可减轻缺氧复氧导致的HK-2细胞炎症反应。5.干扰内源性ALR表达能够抑制MAPKs通路中ERK, p38, JNK的磷酸化, NF-κB核转位减少,减轻HK-2细胞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NIRF蛋白对HBV核心蛋白的作用及其机制。探索NIRF是否是HBc的一个E3ligase。NIRF是否与HBc在细胞内相互结合,从而导致HBc的泛素化降解。探讨NIRF对HBc表达和HBV复制、分泌的影响。方法1.以pIRES2-EGFP-NIRF为模板,PCR法扩增NIRF基因编码区序列,将其克隆至pCMV-Myc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MV-Myc-NIRF。将其转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休闲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休闲体育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对于推动乡村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章从对乡村休闲体育的分析展开论述,探讨乡村休闲体育的优化路径,以促进乡村休闲体育更好地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血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或输入大量内毒素污染的液体而引起,引起炎症的激活及细胞因子的释放,致炎和抗炎失衡,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al 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al
第一部分人退变髓核组织中髓核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目的:熟悉并掌握原代髓核细胞分离、提取、培养技术,为后续实验提供足够的细胞来源。方法:肉眼分离髓核组织,利用0.25%胰酶联合II型胶原酶提取髓核细胞,采用COL2A1免疫荧光实验对髓核细胞进行鉴定。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比较冻存、未冻存、平面、藻酸盐三维培养对髓核细胞COL2A1表达影响。结果:成功运用0.25%胰酶联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人体后将导致急、慢性乙型肝炎,部分患者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体。目前,抗HBV感染的治疗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快速有效地抑制HBV的复制表达和清除病毒。HBV在感染肝细胞胞核内持续复制,难以被抗病毒药物彻底清除。HBV在肝细胞中强大的复制能力说明病毒拥有一套严密精确的自我调控机制,使
目的建立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human peroxisome prolift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hPPARs)配体的筛选平台,并从中药单体中筛查hPPARs的天然配体。方法从人肝癌组织提取总RNA,RT-PCR扩增出hPPARs配体结合区(ligand binding domain,LBD)cDNA,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MAL-p2x麦芽糖结合蛋白(ma
目的: 以IL-12作为分子佐剂,与结核杆菌新抗原Mtb8.4基因连接形成嵌合分子,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中,构建成嵌合DNA疫苗,研究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及对C57BL/6N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为寻求安全、有效、廉价的结核病新疫苗打下基础。 方法: 1.Mtb8.4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用PCR方法从结核杆菌标准株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Mtb8.4基因(包含
第一部分 peb1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相应蛋白的表达目的 :以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编码空肠弯曲菌(CJ)粘附蛋白(periplasmic solute-binding protein,PEB1)编码基因peb1A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获取目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制备CJ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方法:(1)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以含有BamHⅠ和Hind Ⅲ酶切位点的同一对引物行PCR反
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危害尤其严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人口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57.63%,HBsAg阳性者为10.34%,据统计平均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和肝癌。我国慢性乙肝感染有一个特点是对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反应低或无应答。目前认为造成抗病毒疗效不令人满意的原因为:①HBV复制模板cccDNA顽固地存在肝细胞核内,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对cccDNA无效;②H
第一部分人胰岛素原基因的定点突变和修饰目的:完成人胰岛素原基因5个碱基的定点突变,并加上信号肽和增强表达的Kozak序列,使之能在普通细胞中被Furin蛋白酶识别,从而去除C肽,分泌成熟胰岛素。方法: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PCR-SDM),设计4对引物,引入5个Furin蛋白酶识别的突变位点,通过重叠延伸法PCR扩增,使人胰岛素原编码基因B10密码子由CAC突变为GAC;C3密码子由GAA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