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果流通过程一般包括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环节。目前,减少水果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已成为农产品行业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以伯克利蓝莓为材料,模拟常温链和冷链两种物流方式,通过对蓝莓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了振动时间、包装方式及温度对蓝莓运输、贮藏及货架阶段的品质影响。本文通过对运输阶段不同振动时间蓝莓的品质变化研究,常温物流条件下蓝莓货架期品质变化研究,冷链物流条件下蓝莓贮藏及货架期品质变化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在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阶段,对蓝莓常温及低温两种物流方式下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时间的长短对蓝莓的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随振动时间的延长,蓝莓的感官评分、硬度、咀嚼性、TA及VC含量均下降,且振动时间越长,下降幅度越大,SSC含量则随振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比较相同振动时间不同温度下蓝莓品质变化,发现低温有利于蓝莓维持较高的花青素含量,延缓硬度、咀嚼性、TA及VC含量的下降,其中温度对蓝莓VC含量影响最显著,在振动60min时,与对照组相比常温组VC含量下降26.97%,而低温组下降8.85%。实验表明低温对蓝莓品质的保持具有更大的意义。对蓝莓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实验结还表明,利用电子鼻检测技术可以区分运输阶段不同振动时间的蓝莓,但不同分析方法各有侧重。(2)在常温物流过程的货架阶段,对蓝莓常温及低温货架期品质进行研究,发现两种货架模式下蓝莓品质变化均表现为:随货架期延长,蓝莓好果率、硬度、咀嚼性、花青素、TA及VC含量下降,且振动时间越长,货架后期蓝莓劣变速率越快。与对照组相比振动40min的蓝莓好果率最低,与货架第1天相比,在货架第5天时常温及低温货架(振动40min组)好果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4.02%、27.55%。蓝莓SS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振动40min组在常温货架第5天SSC含量维持在11.61%,低温货架SSC含量控制在13.5%。实验结果表明运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蓝莓货架期品质,低温比常温更有助于蓝莓货架期上述品质的保持,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电子鼻检测技术可快速区分不同振动时间及不同货架温度下的蓝莓。(3)在冷链物流的贮藏阶段,对不同包装方式下蓝莓品质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与泡沫箱包装(Y1)相比,采用泡沫箱结合PET塑料盒包装(Y2)的蓝莓在贮藏期好果率、硬度、SSC、TA及VC含量更高,但不同包装方式对蓝莓贮藏期咀嚼性影响差异较小。在贮藏54天时,泡沫箱包装组好果率为41.18%,泡沫箱结合PET塑料盒包装好果率控制在56.61%。实验结果说明,即使在冷链物流条件下,包装方式对贮藏期蓝莓品质也有影响。此外,不同包装方式对蓝莓贮藏期挥发性物质含量及种类也有影响,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电子鼻结合GC-MS检测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包装方式及不同贮藏期蓝莓的快速检测。(4)在冷链物流货架阶段,对蓝莓常温及低温货架期品质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低温货架且采用泡沫箱结合PET塑料盒包装(Y2)可保持蓝莓较高的果实品质,其好果率在货架第5天时保持在82.17%,而常温货架并采用泡沫箱包装(Y1)的蓝莓好果率仅为41.23%。在货架温度相同时,Y2包装更有利于保持蓝莓货架期较高的SSC、TA及VC含量,但不同包装方式对蓝莓货架期硬度、咀嚼性和花青素含量影响较小。结果表明不同包装方式、不同货架温度对蓝莓品质有影响,但对其品质指标的影响程度不同。对贮后货架期蓝莓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结合GC-MS检测分析技术可实现对不同包装方式及不同货架期的蓝莓进行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