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祭祀天地神祗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礼仪,起源于原始人类的自然崇拜,后来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形成的礼制思想成为数千年来封建帝王统治国家的思想。因此而建造的许多礼制建筑也划上了君王显示盛威、传达君权神授观念的符号,他们大多是规模宏大、庄严伟丽、等级较高的国家级大型建筑群,代表着一个朝代的最高建筑水平。北宋王朝的统治者开国以后,更加重视礼制及礼制建筑的建设,多次进行封禅、祭祀活动,所到之处大兴土木,建造坛庙的活动与日俱增。礼制建筑种类繁多,如祭坛、明堂辟雍、及祠庙(包括太庙、五岳祠、四渎庙等在内)等都是礼制建筑的范畴。本文选取北宋时期的祠庙这一礼制建筑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北宋祠庙的建筑平面布局、空间艺术和选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中所蕴含的儒家礼制思想和风水观念等文化内涵作初步的探讨。全文共分六章: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第一章:祠庙与礼制建筑概述。第一节介绍礼制、礼制建筑及其分类,简述礼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礼制建筑的涵义并将礼制建筑分为三类:祭坛类,祠庙类及明堂辟雍。第二节主要阐述祠庙的起源和祠庙分类,关于祠庙的起源分为两个部分叙述:自然崇拜与鬼神崇拜,鬼神崇拜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祠庙的分类:宗庙及家祠;自然神祗祠庙;名贤祠庙;第二章:北宋祠庙建筑平面布局。第一节就所选几个典型的、现存有遗迹和史料翔实的北宋祠庙分别做以介绍,包括其始源、现状、及北宋时期的形制。所选北宋祠庙实例地理位置均处于中原一带,也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经济区域。这些祠庙建筑规格较高,代表了北宋祠庙的最高建造水平。第二节总结出北宋祠庙建筑平面布局的一般特征,即:庙域总平面呈南方北圆形;庙墙四角建角楼的制度;主殿院为廊院式布局;正殿与寝殿的工字型布局;不拘一格的建筑布局;建筑群组之间存在模数比例关系。第三章:北宋祠庙建筑群组空间布局特征。第一节是北宋祠庙空间的序列性塑造。运用了“起、承、转、合”的传统组织方法。第二节,北宋祠庙建筑空间组织的秩序原则,即轴线、对称、等级、重复、对比等。第四章:北宋祠庙建筑的礼制特征。第一节与第二节分别分析了北宋祠庙建筑群组与建筑单体的礼制特征。群组方面分为建筑布局、平面规模、建筑体制、门宇重重四方面分别论述;建筑单体方面分别从构架、阶基、斗栱、建筑色彩四方面进行论述。第五章:北宋祠庙选址与建筑风水观。第一节简述了建筑风水的定义,理论体系,发展过程及风水关于建筑选址的原则。第二节就北宋祠庙的选址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北宋祠庙的选址既照顾了礼制建筑的祭祀特点又吸取了传统风水的选址观念。第六章: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论述了研究结果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并展望了后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