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略观作为协调企业以及产业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以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方向性选择,在企业以及产业面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就会提出转换或变革原有战略的要求。这样,新的战略观——基于创新的转型战略观就成为必要的选择。基于创新的转型战略观的宏观背景是低碳经济、金融危机后的动荡,面临的机遇是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节能减排、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本文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是,首先在理论上提出基于创新的转型战略观,探索性的提出契合原理、共生原理(第二章),并将契合原理用于分析若干企业的转型行为(第三章),进而构建创新促进转型的模型体系(第四章);在此基础上,根据共生原理对全产业链创新网络及其转型战略进行分析(第五章);最后,作为前述研究成果的应用,提出长兴岛石化产业的转型战略与全产业链创新策略(第六章)。(1)提出基于创新的转型战略观目前国内外有关战略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基于资源的战略、基于环境的战略、基于能力的战略等研究上。这三种战略观是典型的单面战略观,他们大多从资源、环境、能力等某一方面看待战略问题。本文从创新促进转型这个新视角研究战略问题,提出基于创新的转型战略观。新战略观不是对以往战略观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充分借鉴、吸收以往“单面”战略观基础上的融合、改进——多面战略观。基于创新的转型战略观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能力和组织这四个方面的动态变化。从作为思维模式的转型战略、作为预期的转型战略、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转型战略、进行重新定位的转型战略、作为策略的转型战略等几个方面对基于创新的转型战略观进行了论述。(2)提出创新、投资契合原理并用于分析若干企业的转型行为,进而构建创新促进转型的模型体系探索性的提出创新能力、投资方向与市场变化相契合的转型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分析北电、柯达、陶氏和杜邦的转型行为。北电公司的转型失败在于技术能力大大超前于市场需求,并且一错再错;北电的研发实力不是不强,产品也不是不好,关键是技术与市场结合得不够,或者说是技术的选择并没有踩上市场的节拍。这是典型的基于能力战略惹的祸,只是看到了自己的技术能力,而没有看到市场正在急转直下或发展重大转折;同样,柯达破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把创新能力和投资失误地用在了传统产品定位的巩固上,从而在转型产品上错失良机;而陶氏面向市场变化不断进行主导产品的创新、业务重组和生产能力调整,并能化解风险,从而不断取得转型成功;杜邦则把世界领先的拳头技术与快速增长的市场机会结合起来,不断推出转型产品。根据契合原理,基于新增长理论、新制度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和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中石化有限公司为例,识别出创新促进转型的创新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节能减排等关键指标,建立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模型组:创新—经济增长模型、创新—能耗模型、创新—污染物排放模型,形成创新促进转型的模型体系。并根据这些模型,对2015年中石化有限公司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关键指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中石化公司在创新、人力资本、投资质量提高等的作用下将转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集约型发展方式。(3)根据共生原理对全产业链创新网络及其转型战略进行分析本文提出的所谓共生原理是指,通过采取某种(或某些)平台战略,构建新的产业生态环境条件(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从而形成企业之间共享市场利益、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共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产业链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本文以美国苹果公司引领的国际化的全产业链创新网络为例,分析全产业链从变革型的研发平台设计、关键模块创新、装配过程创新到营销服务创新的四阶段创新过程,从企业之间及其与消费者之间的共生关系的角度分析移动产业生态环境的转型战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组织结构创新维度出发,论述全产业链创新在国际顶尖企业之间以网络化组织结构展开的运行机理和类型,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苹果公司引领的国际化的全产业链创新网络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原因,以为中国企业的创新、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借鉴。(4)提出长兴岛石化产业的转型战略与全产业链创新策略作为前述研究成果的应用,分析当前石化产业战略环境的改变,指出长兴岛石化产业采取基于转型的战略的必要性。阐述了企业层面的转型战略:结构调整战略、原料多无化——资源开放型战略、综合创新战略;提出产业生态环境层面的转型战略:构建低碳化平台、一体化平台、智慧化平台、国际化平台等企业共生平台,并探讨了全产业链创新网络的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