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反思:吉登斯“行动者”思想研究——“结构化理论”中的主体性问题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动者及其主体性的辩证解释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和意义。结构化理论中的策略行为分析特别表征了吉登斯行动者研究从“二元论”批判到“二重性”超越的理论新进展。
  吉登斯认为,关于行动者的理解应该关涉其主体本身(subject)与主体性(agency)两个关键要素,而行动者的主体性(agency)尤其是一个核心概念。首先,行动者是具有反思性、认知理性和无意识动机的“知识人”。然而,内涵丰富、形象饱满的行动者主体性却是由积极建构的能动行为得以支撑的。其次,行动者的能动作用(agency)是一种由日常例行化活动体现出来的积极建构性的实践行动,是生发于行动者实践意识中的动态行动流,也是行动者“权力”的表达——一种所“做”的能力或者一种转换、改变的选择能力。正是持续不断的实与社会。笔者认为,通过行动的情境性阐发、权力概念的独特解释、互动中控制辩证法的揭示、制约意涵的历史可变性说明与权益性策略行为的分析,吉登斯把存在与行动内在的关联起来,行动者概念因此具有存在论现象学的理论意涵;吉登斯行动者研究的基本结论也体现出“制约性”与“使动性”之间张力结构中的辩证新思维。
  本论文以“结构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行动者)作为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从微观切入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吉登斯行动者思想的理论要旨及其进展与问题。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传播谱系中,卢梭以及Du Contrat Social在中国知识界占有独特的地位。笔者希望通过对卢梭法文原版Du Contrat Social、中江兆民版的《民约译解》以及马君武版的《足本卢骚民约论》进行相对精细的比较阅读,最终指向思想史的问题研究,即Du Contrat Social在西学东渐中的流变。笔者主要将从分析思想体系入手,摘出其中的单元观念(unit-ideas)
本文试图从认知科学的角度,采用语义网的方式,建立一种跨文化交流中可以使用的模型。这种交流模型甚至不以命题陈述为基本单位,而是一个以意向和表征的储存和使用为基础的概念的网络结构。  论文第一部分对本文采用的文化和意义概念进行定义。文化采用的是Geertz(1973)的定义方式,说明文化是可以历史性地传递下去的、嵌在符号中的意义模式。  第二部分首先说明语义网是一种用图形的方式来表征知识的模式,它使用
数学表征和视觉化表征在科学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科学哲学界对于两者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在认知历史分析的进路上,依据科学心理学家Ryan D.Tweney和David C.Gooding关于科学的数学表征和视觉化思维的研究成果,考察、讨论科学中数学表征的视觉化运用。按照本文的分析论述,这两位心理学家的现有工作表明了,首先,数学在科学中的重要认知角色是其表征功能,而不是外在于科学观念的、仅限于数值
学位
儒家祭礼总与祖先崇拜现象息息相关。儒家通过把祭祀风俗纳入国家礼制,使祭礼与民间生活产生关联,为的是去除病痛灾祸,保佑平安。其中《朱子家礼》即是其中的代表。本文将选取以《朱子家礼》与潮州凤陇薛氏冬至祭祖实践的关系为例,通过分析其与《朱子家礼》的关系,来探讨其是否是儒家祭礼、如何界定、有何意义作用等问题。
学位
郭店竹简《五行》篇为战国子思所作,其完成于孔孟之间,对于指点从孔子到孟子之间的思想承传与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竹简《五行》篇中包含了许多性与天道的内容:其言性,是以"形于内"的概念来表述;其言天道,是以"德"的境界来囊括。在竹简《五行》中,其所谓"形于内"指的是"呈显于内心",是在对人之先天本具德性自觉体认的基础上才有的内在建构--如此也即是意味着在竹简《五行》中其德性是安放于人之本心、作为人之
学位
本文主要探讨弗雷格在《概念文字》中以概念-对象为核心的命题分析理论与其在中期引入涵义与指称的区分以后所坚持的涵义的组合性原则之间产生的冲突,并且探讨达米特在罗素构造主义影响下对此冲突提出的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弗雷格对概念与对象的区分及其动机;弗雷格对涵义与指称的区分与命题涵义(思想)的组合性原则;弗雷格对命题的多重可分析的许可及其所带来的命题语义不确定问题;以及最终
学位
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将同情上升到道德的基础的高度,从人的非理性因素来寻求道德的根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缺陷,开阔了伦理学的研究视野。他以直观认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直观、直觉、人生体验在道德中的重要地位。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具有深远的当代价值,对道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叔本华赋予对一切生命的态度以高度的道德意义,这在欧洲伦理学史上确实是史无前例的,敬畏一切生命,保护动植物
学位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从那时起,理性被认为是人类获取知识或改善生活的工具。从规范性的角度理解,理性区分为关于信念的合理性与关于行动的合理性。理性的信念必须与事实相符,理性的行动必须最大限度满足个体的愿望。贝叶斯理论是评估主观概率与信念更新的规范性模型,(主观)期望效用理论是刻画“理性人”在风险或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的规范性模型。然而,这些规范性理论忽略了复杂的心理机制的影响,难以说明普
学位
张申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同时作为中国研究罗素的第一人,其“解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还深刻地影响了胞弟张岱年的理论建构。然而这位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知识分子,却由于1944年不合时宜地“呼吁和平”而突然消失于历史的视线。  然而,张申府在女性思想方面的独特贡献却不应被遗忘。这一思想建基于张自身刻骨的个人经历及由此对罗素思想的追随的基础上;
学位
中国学术界就如何推进唯物史观研究的问题上,有两种倾向:一是重视马克思文本研究,主张重读马克思文本,回到马克思,对马克思进行重新理解;另一种是主张回到当代社会现实,主张加强对社会现实的研究,关注社会生活实践。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以马克思文本的形式展现,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和阐释不能脱离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马克思文本研究是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基础,而马克思文本研究应以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方法为旨归,通过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