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际制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wu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制度的研究逐渐兴起。其中有关制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西方学界,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是考察制度有效性的两种主要方法。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分别从国际结构的稳定、降低交易成本、互构中认同和界定身份探讨了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前提。本文在综合借鉴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际制度的属性和基本特征中提炼出影响国际制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现实,国家与国际制度之间互动所形成的制度选择,以及国际制度自身的合法性问题,力求提出一个研究国际制度有效性的较为完整并且合理的理论框架。 “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恐怖主义威胁促使联合国集体安全观念及其制度实践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联合国集体反恐合作的成效在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制约下以及主权国家整合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削弱。由于安全共识的缺乏以及相应的制度性不足,联合国的发展越来越难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本文从当今国际体系的美国单极霸权结构、国际社会成员参与国际反恐合作的战略选择、联合国本身的制度性不足这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影响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分析法学、法律经济学、法律史学等基本理论,在合同法的理论视野中检视保险说明义务问题,从而在解答交易公平维系过程中法律的作用何在、最佳作用途径何在等问题的基础
我国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在分则中增设了大量经济犯罪,新罪名的增设给刑法学界带来了新的研究空间,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某些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成为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社会主义国家犯罪成立理论形成过程的梳  理,比较三大法系犯罪成立体系的结构模式和各自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各自的特  点和优劣,在反思我
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创新形式,由于其具有不同于传统融资方式的资产信用融资、结构性融资和表外融资的特征,能快速清除大额不良资产,增强银行资产流动性,并提高商业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33亿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在我国许多城市,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其中细微颗粒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信托业的历史、现状与创新之路的考察.文章首先对信托业与营业信托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即是对信托业监管理论与现实的分析.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