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架拱桥弦杆节点加固设计分析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floodfo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广东省境内某在役刚架拱桥为背景,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运用相关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建立平面杆系模型和空间实体模型,对结构加固前后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加固效果,并对上弦杆和主节点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提出了综合利用ANSYS和桥梁博士计算软件对刚架拱桥主次节点加固前后受力情况进行数值分析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碳纤维布(CFS)加固后次节点截面上下缘的抗弯承载力分别提高5.7﹪和15.5﹪,抗剪承载力为加固前的2.38倍;主节点截面上下缘抗弯承载力分别提高5.3﹪和12.5﹪,抗剪承载力为加固前的2.7倍;上弦杆截面上下缘抗弯承载力分别提高7.6﹪和9.8﹪,抗剪承载力为加固前的2.26倍。 2)加固对降低构件应力水平的效果不明显,其原因可认为是碳纤维材料在受拉区砼开裂后才发挥作用;粘贴0.334mm厚CFS加固后弦杆的抗弯分析结果表明,受拉区钢筋屈服时,弦杆的挠度比加固前降低4.7﹪;若以受拉区钢筋屈服荷载作为极限承载力,则加固后上弦杆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9.6﹪。 3)若以弦杆受弯破坏的荷载作为破坏承载力,则加固后其破坏承载力提高了19﹪;把破坏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差值定义为安全储备值,则加固后其安全储备值提高了90.2﹪;对于抗剪加固,加固后弦杆箍筋的应变值减小,斜裂缝的发展得到有效抑制;剪跨段内的箍筋应变值比加固前减小42.8﹪,说明采用CFS加固能有效地增强弦杆的抗剪能力。 4)通过分别对0.167mm、0.334mm、0.501mm、0.668mm、0.835mm和1.000mm等6种CFS厚度加固后上弦杆的刚度和承载力的对比分析可发现,上弦杆的刚度、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承载力随CFS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同时,主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承载力也随CFS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且增加的幅度也逐渐减小。 5)通过改变CFS的加固厚度,对上弦杆和主节点进行优化分析,得到了上弦杆主节点破坏荷载与CFS厚度的关系式。按照规程中规定的加固构件破坏承载力提高幅度为40﹪的限值,得到了上弦杆和主节点的CFS加固厚度的相应限值分别为0.81mm和0.82mm。这一结果对刚架拱桥的弦杆和节点的加固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对大体积海工混凝土水化热及其裂纹控制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并且有针对性对水泥水化热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这些试验包括对水泥进行绝热
粘钢加固法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结构加固方法。与混凝土结构类似,粘钢加固混凝土柱在轴心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次试验共浇筑九根钢筋混凝土短柱,
冷作硬化成型后,钢材屈服强度会有显著提高。我国现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中考虑冷弯效应强度提高的设计公式,仅限于壁厚不超过6 mm的冷弯薄壁型钢,对于
随着空间结构的发展,对建筑内外空间表现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结构形式很难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求。张弦梁结构是一种用撑杆连接抗弯构件与受拉构件而形成的自平衡体系。在施
随着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基坑工程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基坑变形的不同形式,总结了围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并
InSAR是一种微波遥感技术,对地形变监测精度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级,并具备大空间范围的监测能力,在矿区沉降监测方面有着传统监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InSAR技术
对再生骨料的利用既可以减轻因开采天然骨料带来自然环境的破坏,又可以减轻建筑垃圾对环境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国内外学者对再生骨料混凝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因再生骨料本身
本文以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的“柱”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索传统木结构中单一结构组分的工作机理,再通过将其综合,还原为统一整体,进而探究整体工作机制”这一基本思路为指导,展开
微污染物难以通过常规水处理工艺去除。过滤是常规工艺的最后一道屏障。滤料表面的吸附截留性能是影响出水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课题通过使用FeCl3、AlCl3和TiCl4的乙醇溶
目前,传统的桩锚(包括锚索和锚杆)式支护基坑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已较为完善,并且可以通过成熟的设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但在近年的工程实践中,针对该种支护体系也衍生出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