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APE患者预后的指标,提高对APE的监测和治疗水平,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05-01-01至2009-03-31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APE的125例住院患者,分析总结APE患者的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资料,并随访三个月,然后根据危险因素个数、PaC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右心室功能障碍(right ventriculardysfunction,RVD)、右/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比(right/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diameter ratio in parasternal long-axis view,RVED/LVED)及治疗方法等研究要素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全组APE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59例,男女比为1.12:1;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58.16±15.17岁,40岁以上患者占87.2%,年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年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有基础心肺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卧床≥5天和近两个月手术是APE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因素≥2个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死亡率显著高于危险因素<2个组(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显示其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是1.5。PaCO2≤25 mmHg组和OI≤300 mmHg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死亡率明显高于PaCO2>25 mmHg组和OI>300 mmHg组(P<0.05和P<0.01),ROC曲线显示PaCO2和OI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分别是26.0mmHg和283.86mmHg。有RVD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死亡率明显高于无RVD组(P<0.05和P<0.01)。RVED/LVED≥0.65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死亡率明显高于RVED/LVED<0.65组(P<0.05和P<0.01),ROC曲线显示RVED/LVED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是0.73。未做抗凝或溶栓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是57.9%,显著高于抗凝治疗组或溶栓+抗凝治疗组(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史、卧床≥5天、晕厥、危险因素个数、心率、PaCO2、OI及RVED/LVED等8个因素与APE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有关。
结论:
1.APE的发病年龄集中于中老年,住院人数有增加趋势,年住院死亡率显著下降。
2.危险因素个数、PaCO2、OI、RVD及RVED/INED是预测APE患者住院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或随访3个月死亡率的独立指标。ROC曲线显示危险因素个数、PaCO2、OI和RVED/LVED判断死亡的最佳分界点分别是1.5、26.0mmHg、283.86mmHg和0.73。
3.抗凝治疗或溶栓+抗凝治疗可以显著减低APE患者的住院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