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谪诗语篇的意象衔接研究——以张九龄《感遇》诗为例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不断推广与传播,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对中国的古典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严谨,意义深远,为诗者通过精练的诗歌语言抒发其丰富的情感。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凝练,使得大多数诗歌语篇表层结构看起来缺乏衔接标记,但并不影响诗歌的连贯,这主要得益于诗歌意象的衔接。在这方面,贬谪诗表现尤甚,其意象比其他诗歌更丰富,更深遂,更隐伏,成就了贬谪诗诗歌语篇的有效衔接。   贬谪诗,顾名思义,是封建社会贬官在遭受贬谪后,描写复杂情感的诗歌。这类诗歌的表层结构往往囿于格律和微妙的政治原因,为诗者常常省略诗中的部分词语,而把衔接纽带藏匿在意象当中。在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被贬者不乏其人,贬谪诗不甚枚举,而张九龄《感遇》中的十二首诗犹具代表性。《感遇》诗作于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之时,在其十二首诗中,诗人不但在被贬之后,表现对仕途的淡化和对逆境的顺适与超然,而且还充分运用意象这一衔接手段,使贬谪诗语篇衔接自然。   本文运用意象衔接理论,以张九龄《感遇》诗十二首为语料,对诗歌语篇中的意象衔接手段展开讨论。   文章发现,意象是贬谪诗语篇的特殊衔接手段。意象是为诗者在诗歌艺术语言中所创造的概念或概念结构的具体形式,它不但是诗歌的灵魂,而且是诗歌的衔接手段。在贬谪诗语篇中,鉴于为诗者特殊的政治处境,不能直抒胸臆,否则厄运将会接踵而至,只能借鉴自然界中的某些意象来指代和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因此,各种意象将语篇的表层结构与为诗者心中的情感意志紧密相连,构成了贬谪诗语篇的衔接手段。   文章指出,意象具有贬谪诗语篇的衔接功能。贬谪诗语篇往往缺乏常规的衔接手段,诸如照应、替代和省略等等,但其语篇同样具有衔接功能。这主要得益于意象的被预设性。贬谪诗艺术语言中意象的营造,其被预设项(presupposed item)和预设项(presupposing item)构成了诗歌语篇衔接的纽带(cohesive tie),因而具有衔接功能。   文章认为,贬谪诗的意象衔接手段具有形式的多样性。这主要来源于汉文化丰富的意象指向性,如草木花卉、鸟兽虫鱼、风雨雷电、江河湖海等等,它们在贬谪诗中的运用,不但能够表达多彩多姿的客观世界,而且还能够指涉为诗者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因此,贬谪诗的意象衔接手段极为丰富。   文章强调,贬谪诗的意象衔接具有语境的限制性。在读者释读作品时,诗歌语篇的连贯主要取决于读者对意象的解读,而意象的解读,受到民族文化语境的制约。深层次领略意象的营造的目的,就找到了诗歌语篇的衔接纽带,连贯就自然体现其中。在贬谪诗语篇的汉英文本转换中,不同的文化语境的阅读者,会对意象衔接这一篇章衔接纽带产生不同的解读,因而随之会产出不同的译品。这就要求文本转换者熟悉源语的文化语境,从而才能够在目标语中找到恰当的译语,才能更好地把握语篇的衔接机制,尽量达到语篇转换的等效性。
其他文献
经过几十年发展,语言变体研究已逐渐趋于成熟、细化。曾被认为是语言发展中的“特殊”现象的克里奥尔语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者的关注。牙买加克里奥尔语,作为加勒比地区语言变体
复调性原为音乐术语,是指由一个声部发出几个声部的声音,形成一个具有类似于和弦音的特殊审美效果。后来该术语的使用范围扩大,被借用到小说艺术研究领域,指除了文字本身所表达的
凯瑟琳·安·波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中期美国文学史上最卓越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愚人船》是她唯一一部小说,创作时间长达三十年之久。目前评论家多倾向于从艺术特征、女性主义
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高速串行传输凭借传输速率高的特性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各种高速串行传输标准层出不穷,串行总线的传输速率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5Gbit/s。然而,传输速率提升的背后带来的是设计传输路径的难度增加和测试传输系统的全新挑战,如保障传输质量、更精确地信号分析、保持信号完整性等。鉴于此,安捷伦科技推出了多款新的仪器,帮助用户构建完整的高速串行测试解决方案。  PCIe(PCI
这项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当代商务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比较视角》的一个子课题,目的是对西安、北京两地石化行业职业人士在工作中对普通话、当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跨国旅游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正在全力打造自身的“国际旅游城市”形象。然而,北京旅游的入境游客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