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育阶段大通牦牛大脑皮质组织学研究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发育学角度出发,利用组织学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通牦牛与平原黄牛大脑皮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大通牦牛大脑皮质中HIF-1α与VEGF分布与表达进行研究,并对微血管密度进行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牦牛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枕叶、额叶和顶叶皮质逐渐增厚,颞叶皮质在180日龄最厚,稍高于成年,但差异不显著(P>0.05)。枕叶和颞叶皮质180日龄和成年显著高于1日龄和30日龄(P<0.05);额叶和顶叶皮质厚度成年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年龄组(P<0.05)。  黄牛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枕叶、额叶、顶叶和颞叶皮质也逐渐增厚;30日龄、180日龄以及成年时枕叶、额叶和颞叶皮质厚度显著高于1日龄(P<0.05),颞叶皮质厚度180日龄和成年显著高于1日龄和30日龄(P<0.05)。  2、牦牛出生后随年龄的增加,大脑皮质额叶、顶叶和颞叶功能区的神经元数密度逐渐减少,大脑额叶和顶叶皮质神经元数密度1日龄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年龄组(P<0.05),枕叶皮质神经元数密度1日龄和30日龄显著高于180日龄和成年(P<0.05),颞叶皮质神经元数密度1日龄显著高于180日龄和成年(P<0.05);  黄牛出生后随年龄的增加,大脑皮质4个功能区神经元数密度也逐渐减少,枕叶和顶叶皮质神经元数密度1日龄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年龄组(P<0.05),额叶皮质神经元数密度1日龄和30日龄显著高于180日龄和成年(P<0.05),颞叶皮质神经元数密度1日龄和30日龄显著高于成年(P<0.05)。  3、牦牛大脑皮质内,HIF-1α主要分布于神经元细胞核或细胞质中。从表达量上看,3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P<0.05),180日龄和成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各年龄组牦牛大脑皮质内,VEGF主要分布于神经元和内皮细胞胞浆中,且在神经元内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内皮细胞。30日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P<0.05),180日龄和成年差异不显著(P>0.05)。  4、牦牛和黄牛大脑皮质内微血管密度从1日龄到30日龄显著增加(P<0.05),30日龄与180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180日龄到成年显著增加(P<0.05);牦牛大脑皮质的微血管密度在各个年龄段均显著高于平原黄牛(P<0.05)。  结论:牦牛和黄牛大脑皮质厚度和神经元数密度在发育过程中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大脑皮质4个功能区皮层厚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神经元数密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小;牦牛和黄牛大脑皮质微血管密度均体现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牦牛大脑皮质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相同年龄的黄牛;牦牛大脑皮质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均表现出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
其他文献
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um)是由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e japonicum)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寄生虫病。在日本血吸虫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尾蚴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