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南海政策研究(1975——1991)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5-1991年是中越关系“非正常化状态”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越之间开始出现了本不存在的南海争端,中越双方关于西沙、南沙群岛出现争议集中体现在越南南北统一后。越南统一之前,其没有完整、统一的南海政策,受限于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和现实条件,南北两个政权釆取了不同的南海政策,集中体现在对待中国西沙、南沙群岛主权截然不同的立场上。1975年越南统一后,伴随着中越关系的不断恶化,越南的国家外交战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将中国以“敌人”视之,也改变了过去承认西沙、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立场。  越南在继承南越“遗产”的基础上,不断蚕食我国南沙群岛岛礁,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从进行直接的军事侵占到采用行政建制、舆论宣传、经济开发等多种手段强化对侵占岛礁的“占领”和资源掠夺,其南海政策凸显侵略性和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的基本特征。该时期越南“激进”的南海政策导致中越南海争端激化,并与中国在南沙群岛海域发生了短暂的海上军事冲突。冷战结束、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关系由“敌对的不对称”发展成“成熟的不对称”,越南的南海政策总体目标上并没有发生改变,但策略上发生变化,一方面坚持其在南海的权利诉求,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维护与中国的总体关系,并且也越来越倾向于依靠域外大国势力和多边渠道来处理与中国的南海争议,还加强了对侵占岛礁的国内立法工作和经济开发,越南的南海政策也逐渐趋向成熟。  越南的国家外交战略是决定越南南海政策制订和实施的根本因素。在这个前提之下,“中越关系的不对称结构”、“越南海洋经济发展因素”、“越南反华民族主义”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岛屿’等权利的相关规定”,这四方面内容是影响越南南海政策制订的主要因素。越南的南海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攫取中国南沙群岛的主权,其南海政策的实施使南海争端更趋复杂化、国际化。中越南海争端虽不是决定中越关系走向的根本因素,但依旧是影响中越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负面因素。
其他文献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赫伯特·马尔库塞一生都致力于批判发达工业社会,在黑格尔辩证法、海德格尔存在主义、韦伯理性观、马克思异化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教具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激发幼儿脑力的重要资源。教具的存在,有助于幼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介绍了幼儿园教具运用存在的问题,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