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海南稻菜轮作土壤碳氮相关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菜轮作是海南土地利用的重要轮作体系之一,施肥模式对海南稻菜轮作体系土壤有重要的影响,为弄清不同施肥模式对海南稻菜轮作土壤碳氮相关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六种施肥模式处理:⑴RF(辣椒推荐用肥量,Recommendation fertilization全部用化肥);⑵N0PK(无氮处理,全部施用化肥);⑶HF(习惯施肥,habits fertilization);⑷3/4N+1/4ON+PK-OPK(3/4化肥氮+1/4有机肥氮+化肥磷钾-有机肥磷钾,与处理1等量的氮磷钾);⑸2/4N+2/4 ON+PK-OPK(2/4化肥氮+2/4有机肥氮+化肥磷钾-有机肥磷钾,与处理1等量的氮磷钾);⑹2/4N+1/4ON+1/4SN+PK-SPK(2/4化肥氮+1/4有机肥氮+1/4秸秆氮+化肥磷钾-秸秆磷钾,与处理1等量的氮磷钾),通过10年(2008年至2018年)定位试验管理,对第10个轮作周期的水稻和辣椒生育期间的土壤做了MBC、MBN、SOC、SON、土壤酶活性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高通量测序结果等的研究,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碳氮相关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化肥与有机物料的配施模式,较全部化肥模式(RF)可以显著提高稻菜轮作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水稻生育期间,不同施肥模式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整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辣椒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微生物量碳含量的高峰分别在水稻收割期和辣椒定植后70d;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高峰分别在水稻插秧后70d和辣椒定植后65d。水稻茬期中量有机肥配施模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高于全部无机肥模式(RF),平均分别为31.1~182.3和1.5~44.4mg/kg之间,MBC、MBN含量分别平均增加了43.25%和136.1%。辣椒茬期MBC、MBN的含量最高模式分别为3/4N+1/4ON+PK-OPK和2/4N+1/4ON+1/4SN+PK-SPK模式且显著高于全部无机肥模式(RF),平均分别为20.0~52.4和10.6~65.6mg/kg之间,分别平均增加67.5%和72.3%。(2)有机猪粪、秸秆的施加,都能使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提高,并且达到显著水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受到的影响不大,且没有显著性。土壤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在两茬作物各自种植期间均呈先降后升高的趋势,但与作物发育长势不一致;土壤转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逐渐升高。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以中量有机配施无机肥模式的提升效果最显著,分别为0.22mg NH3-N/g/d和103.4 mg/g/d,较全部无机肥模式分别增加了0.3%~102.4%和0.07%~34.2%,同时秸秆配施有机猪粪较等比有机猪粪配施模式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5.1%~58.0%和13.5%~8.6%。(3)有机物料的种类和配施比例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均有影响。稻菜轮作周期中,与全部化肥模式相比,主要以低量有机猪粪肥量与秸秆的配施对土壤微生物优势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提升效果最高,且达显著水平。(4)稻菜轮作期间,随着有机肥的施入,提高了碳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生物量,从而提高了碳氮循环相关的土壤酶活性,使土壤质量得到提升,同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由于有机物料的添加,土壤微生物优势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也得到提升,这也印证了有机物料的添加是通过改变相关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物活动来改变土壤质量的。(5)稻菜轮作期间,施肥量的大幅减施是通过影响土壤碳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生理生化活动来改变土壤质量的,而非影响微生物的菌群结构。(6)就本试验涉及处理而言,化肥-商品有机猪粪-水稻秸秆配施模式:3/4N+1/8ON+1/8SON-PK-SPK是维持海南稻菜轮作田土壤质量的优化模式。
其他文献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刀具的数字化模型与信息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的刀具相关系统主要实现刀具的库存信息、使用状态存储位置等数据处理方面功能,在针对刀具模型建模、仿真等方面的图形功能开发还有待提高。同时,当前网络化、云技术、人工智能已成为CAD技术发展主流。本文开展基于WebGL与OpenCASCADE(简称OCC)的刀具在线建模与仿真的系统研究开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网络
昆嵛山隶属于崂山山脉,坐落于胶东半岛的东部,三面环海,东临文登,与乳山相连,山峰众多,山势曲折蜿蜒,整个山区山峰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上。主峰名为泰礴顶,山势颇为陡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海拔约为923米,有“山东半岛屋脊”的美称。昆嵛山地处于北暖温带,总面积71000余亩,暖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雨量充沛。昆嵛山岩石以花岗岩分布最广,片麻岩、石英斑岩有少量分布。昆嵛山的土壤类型属于森林棕壤,呈酸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在世界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N-isopropylacrylamide,NIPAm)本身自带双键,同时含有亲水的酰胺键和疏水的端位异丙基,使得其原位聚合高分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oly(N-isopropylacrylamide),PNIPAm)具有十分丰富的理化性质和应用前景。本文重点研究了 3种环境友好型的PNIPAm-无机复合材料,主要研究结果
深度强化学习作为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其通过结合深度学习的感知能力与强化学习的决策能力实现了对从感知到行为端到端的学习。目前,基于值函数的深度强化学习相关研究已经在以高维感知数据为输入的序列决策任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面临值函数近似不准确、学习速度慢、训练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此外,在更为复杂的部分可观测环境下,由于常使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状态信息的计算,算法还存在网络训练困难以及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半导体器件加工精度的提升使得电子产品快速更替,不断增加的耗能和散热问题对材料导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超临界二氧化碳法辅助机械剥离制备的石墨烯因其质量较高,缺陷少,适合用作导热材料,但是碍于其自身导热各向异性因而无法实现三维高热通量应用。本文提出了在石墨烯层间引入纳米铜颗粒的思路,成功地弱化了石墨烯的导热各向异性。通过系统研究铜颗粒对石墨烯复合导热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操作条件。对石墨烯复合导热
全球每年结核病的感染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我国感染结核病的患者数量目前处于世界第二位。多糖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细胞毒性低的特点,多糖在猫爪草中含量较高,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猫爪草因其免疫调节功能而有较好的抗结核作用。研究证实,猫爪草乙醇提取物可明显抑制结核分枝杆菌,毒性低于异烟肼、利福平,并在一定剂量下无毒性。猫爪草是目前唯一上市的抗结核中药。目前已上市的猫爪草单方制剂有猫爪草胶囊(
单分子尺度的研究有助于研究者发现一些在宏观状态下所不能发现的现象,从而加深对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的理解,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单分子进行研究的前提是单分子操纵技术的开发,其中,光镊技术以其非接触式、高空间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成为单分子研究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工具。传统的光镊技术受限于衍射极限,无法对纳米尺寸的分子进行直接操控,大多只能采用间接方法。近年来,通过引入等离激元效应,光镊技术已经能够
目的:童年期不良经历对老年期的心理状况、认知功能以及身体功能等具有深远影响。以往研究较少在生命历程的理论框架下,探索童年期不良经历与老年人衰弱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童年期不良经历是直接还是间接地影响老年人衰弱发生风险。本研究从统计因果推断角度,阐明童年期不良经历对老年人衰弱发生风险的影响,探索抑郁、社会隔离和身体功能限制在二者关系中的多中介效应,以验证生命周期的三个理论模型。方法:本研究基于全国代
2013年,本课题组报道了首例含五元环内金属卡拜的CCC型pincer配合物—锇杂戊搭炔。随后,基于其环内金属卡拜键丰富反应性,合成了一系列含金属杂不饱和三元环的金属杂戊搭烯衍生物,例如锇杂戊搭烯并锇杂环丙烯、锇杂戊搭烯并氮杂锇杂环丙烯。本论文主要研究锇杂戊搭烯并(氮杂)锇杂环丙烯与无机氮氧化合物的反应化学。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锇杂戊搭炔、锇杂戊搭烯及其衍生物等碳龙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性以及性能
目的: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在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其中包括微血管损伤、自身免疫异常、多器官血管病变和纤维化,但其中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确。最近有研究表明,SSc患者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T1R)和内皮素Ⅰ型A受体(ETAR)的自身抗体显著升高,并且这些自身抗体与疾病并发症和死亡率相关。我们课题组之前用人AT1R或者ETAR的蛋白免疫小鼠,小鼠出现类似SSc的部分临床症状,包括皮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