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腺瘤早期癌变时淋巴结微转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____l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课题将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和大肠腺瘤早期癌变的研究结合起来,以期探索大肠腺瘤早期癌变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希望为临床规范化的诊治提供更多的帮助.材料与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1月~2000年12月腹部外科收治手术治疗的61例大肠腺瘤癌变粘膜肌层浸润和粘膜下层浸润的病例,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34例.年龄36~80岁,平均57.9岁.粘膜肌层癌变者26例,粘膜下层癌变者35例.对其中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备有石蜡标本的48例病例的淋巴结选择细胞角蛋白(CK)的单抗、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进行微转移的检测.其中HE染色阳性的淋巴结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粘膜肌层浸润的大肠腺瘤早期变病例中已可以出现区域淋巴结的微转移,当癌变浸润至粘膜下层时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发生率更高.虽然统计学分析显示微转移存在与否和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和生存无关,但这可能只是因为早期大肠癌术后本身就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和较高的生存率,尤其是在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在这些大肠腺瘤早期癌变病例的治疗中,选择局部切除手术仍要慎重,因为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即使仅有粘膜肌层癌变,无论局部广泛切除还是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都可出现远处的血道转移.所以,当肿瘤最大径≥3cm、癌变腺瘤为绒毛状腺瘤时,我们建议选择根治性手术切除,特别是手术本身不影响机体功能时(如牺牲肛门等).而当有证据提示粘膜下层浸润已达sm3时,则更宜选择根治性手术治疗.另外,对WHO有关消化道上皮恶性肿瘤前驱病变诊断的新标准将粘膜肌层浸润的早期大肠癌定义为良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我们认为仍需持慎重态度并进一步研究总结,提请病理科医师在使用新标准时能同时以原来的诊断标准加以说明,以便为临床医师在诊治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病因分型的构成比,分析不同亚型与预后的关系,并对TOAST分型标准进行研究者间一致性检验.对象与方法:以建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患者脑
目的:  TNFα在经氨基半乳糖(D-Gal)/脂多糖(LPS)诱导产生的急性肝损伤(ALI)中扮演关键角色。本研究拟利用ALI小鼠模型,验证新型TNFα拮抗剂sTNFRII-gAD融合蛋白的护肝效应,并
目的:体外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神经保护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以及脑缺血半暗区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因子在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损伤中
第一部分:肠道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肠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创伤、休克等应激情况下,由于组织低灌注,肠道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损害,并进而成为诱发多脏器
胰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现已成为中国因癌症死亡的第6~7位常见恶性肿瘤.尽管采用了综合性治疗,但在世界范围内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4%.为了探寻新的治疗策略和诊断及预
目的:比较国产维库嗅铵和进口维库溴铵临床肌松效应之间的差异,评价国产维库溴铵的临床药效.结论:国产组和进口组的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肌松作用深度、维持时间和恢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