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课题将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和大肠腺瘤早期癌变的研究结合起来,以期探索大肠腺瘤早期癌变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希望为临床规范化的诊治提供更多的帮助.材料与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1月~2000年12月腹部外科收治手术治疗的61例大肠腺瘤癌变粘膜肌层浸润和粘膜下层浸润的病例,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34例.年龄36~80岁,平均57.9岁.粘膜肌层癌变者26例,粘膜下层癌变者35例.对其中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备有石蜡标本的48例病例的淋巴结选择细胞角蛋白(CK)的单抗、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进行微转移的检测.其中HE染色阳性的淋巴结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粘膜肌层浸润的大肠腺瘤早期变病例中已可以出现区域淋巴结的微转移,当癌变浸润至粘膜下层时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发生率更高.虽然统计学分析显示微转移存在与否和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和生存无关,但这可能只是因为早期大肠癌术后本身就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和较高的生存率,尤其是在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在这些大肠腺瘤早期癌变病例的治疗中,选择局部切除手术仍要慎重,因为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即使仅有粘膜肌层癌变,无论局部广泛切除还是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都可出现远处的血道转移.所以,当肿瘤最大径≥3cm、癌变腺瘤为绒毛状腺瘤时,我们建议选择根治性手术切除,特别是手术本身不影响机体功能时(如牺牲肛门等).而当有证据提示粘膜下层浸润已达sm3时,则更宜选择根治性手术治疗.另外,对WHO有关消化道上皮恶性肿瘤前驱病变诊断的新标准将粘膜肌层浸润的早期大肠癌定义为良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我们认为仍需持慎重态度并进一步研究总结,提请病理科医师在使用新标准时能同时以原来的诊断标准加以说明,以便为临床医师在诊治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