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序/熵调控设计得到的高熵合金和非晶合金,颠覆了传统的材料设计思想,并在性能上不断取得突破。其中非等原子比-多相第二代高熵合金的设计自由度大、性能上的鸡尾酒效应发挥更充分,而同时发展起来的中熵合金的主元素种类更少、易于工业化应用。本文系统研究了Mn元素含量变化对Fe-XMn-5Si-10Cr-0.9C(X=10~25,wt.%)中熵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组织为fcc结构,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序/熵调控设计得到的高熵合金和非晶合金,颠覆了传统的材料设计思想,并在性能上不断取得突破。其中非等原子比-多相第二代高熵合金的设计自由度大、性能上的鸡尾酒效应发挥更充分,而同时发展起来的中熵合金的主元素种类更少、易于工业化应用。本文系统研究了Mn元素含量变化对Fe-XMn-5Si-10Cr-0.9C(X=10~25,wt.%)中熵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组织为fcc结构,随着Mn元素含量的增加位错密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Fe-15Mn-5Si-10Cr-0.9C中熵合金的位错密度最高,为4.8×1015m-2,其压缩塑性应变、断裂强度和加工硬化指数分别达到16.8%、2381 MPa和0.42,断口形貌中呈现大量细小均匀的韧窝以及河流状花样,适量的Mn元素添加可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深冷预变形处理对Fe-15Mn-5Si-10Cr-0.9C中熵合金进行强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冷预变形处理后合金的层错能较室温明显降低,位错类型随着深冷次数的增加由刃位错向螺位错转变,位错密度在深冷三次时较室温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为4×1016m-2,从而使得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室温得到显著改善,其压缩塑性应变、断裂强度和加工硬化指数分别为24.6%、3002 MPa和0.57,合金的变形机制是由TWIP效应、TRIP效应与位错滑移共同作用。在3次深冷预变形处理后合金的断口形貌中解理台阶基本消失,中心和边缘区域的韧窝数量较室温明显增加,并且均匀密集分布,表明深冷预变形处理能够有效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最后,本文研究了Cr元素含量变化对Fe-15Mn-5Si-XCr-0.2C(X=10~18,wt.%)合金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组织由晶体相和非晶相组成,断后出现hcp相,合金体系在形变过程中诱导产生马氏体相变,由TRIP效应对基体韧塑化。合金体系的原子尺寸差(δ)均大于9.9,混合焓(ΔHmix)为-14.34~-14.47 k J·mol-1,混合熵(ΔSmix)为8.73~10.06 k J·mol-1·K-1,具有一定的非晶形成能力且混合熵在中熵合金的范围。Fe-15Mn-5Si-15Cr-0.2C试样的断裂韧性和断裂能分别达到108.466±5 MPa m1/2和600.25 k Jm-2,且断口呈现大量等轴韧窝和脉络纹花样区,适当的增加Cr元素含量有利于提高试样的韧性。
其他文献
铝铜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铝合金,由于其所具有的高强度、良好的延展性和低密度等优良特性,使得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正交轧制变形对铸造Al5Cu合金的性能进行改善提升,使得该合金的强度和延伸率有了较大提升。同时,通过研究不同时效温度以及不同时效时间的热处理下正交轧制Al5Cu合金力学性能的改变,得到最优时效状态,使得合金的强度以及延伸率都到改善。随后对最优时效状态下的合金
在铝板铸轧生产中,铸轧辊套是主要的消耗品。服役时,辊套表面受到高温和载荷的交互作用,常因提前出现磨损凹坑,影响使用寿命和铝板质量。对辊套表面进行强化,提高辊套表面的耐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对于提高辊套使用寿命以及稳定铸轧铝板的质量至关重要。新兴的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非常适合在铸轧辊套等相对大型的工件表面快速制备出大面积的激光合金化层。为了对铸轧辊套表面强化探索更高效新技术,选用高温性能优异的钴基合金粉末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可焊接性和优良的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由于其硬度较低(<250HV)、耐磨性较差,因此在磨损环境中使用寿命会大大缩减。低温渗氮技术作为应用最广的不锈钢表面改性技术之一,通过改善不锈钢表面的组织结构及应力状态,能够有效提高不锈钢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但是由于工艺温度较低,导致渗层普遍偏薄。在渗氮过程中,氮原子在材料中的扩散主要受渗扩处理温度和扩散激活能影响,虽然
高熵铜合金是基于三元Cu-Mn-Ni合金固溶体系,通过在等原子比Cu Mn Ni高熵合金中逐步添加Zn、Al和Sn元素而形成一类新型高熵合金。多主元的成分组成和简单的相结构赋予了高熵铜合金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有望取代常规铜合金成为新一代高性能结构铜材。但迄今为止,有关于高熵铜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高速、重载和冲击等苛刻工况下的应用为导向,基于高熵合金固溶体相的形成原理,以Cu、Mn、N
目前基于“焓”概念的传统合金材料设计理念趋于极限,而基于“熵”概念设计的新型金属材料,高、中熵合金和非晶合金,颠覆了传统的材料设计思想并在性能上不断取得突破,而由等原子比第一代高熵合金发展而来的非等原子比多相第二代高熵合金,合金的设计自由度更大、性能上的“鸡尾酒”效应发挥更充分,使其具有高强和高耐蚀性等,且弥补了亚稳态材料室温脆性以及亚稳晶化的不足。本文采用磁悬浮熔炼-负压铜模吸铸法,制备出单相F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轻质、节能、多功能的材料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金属材料的单一性能很难再继续满足实际工业需求,异种金属复合材料因同时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而在航空航天、电力电子、汽车制造及冶金工程等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在我国电解铜不锈钢阴极板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相对于传统铜钢包覆型工艺结构,如果选用铜/钢异种金属直接焊接的结构,其中铜直接作为导电杆起导电作用,不锈钢起承载作用。这种新的结构不仅使制造工
随着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工业上对高强高导铜及其合金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我国在高强高导铜的加工和生产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大尺寸的铜材无法满足高强度和高导电率的要求,这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产业的发展。为了制备出大尺寸的高强高导铜材,本文以ECAP-Conform(ECAPC)处理后的工业纯铜(M2 Cu,俄罗斯铜牌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塑性变形技术(室温和低温轧制)和随后的退火
金属基合金粉末中添加不同的陶瓷颗粒形成的复合材料对于各种形式的磨损及腐蚀都有较好的抵抗能力,这主要是硬质颗粒与强韧基体相结合的作用。而添加WC增强颗粒的镍基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具有高耐磨耐蚀性的机械设备零部件,以提高其使用性能及寿命,如采矿设备、磨具和仪器仪表中。本文运用真空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具有弥散分布结构和三维网状织构的镍基复合涂层,研究了组织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以及涂层的形成机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弧等离子体中有各种带电粒子,若引入外部磁场,这些带电粒子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使电弧等离子体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这就为通过外加磁场来改善大电流GMAW焊接工艺,进而提高焊接效率提供了可能。磁控电源是磁控焊接技术研究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对焊接过程机理研究及质量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本文应用逆变技术,研制一台以16位单片机80C196KC为控制核心的数字化双逆变磁控电源,其能够输出频
本文以铝合金和稀土这两大特色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7075铝合金中添加0.2wt.%的稀土Y,制备了7075Y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7075Y合金在挤压态、固溶态、时效态条件下的微观组织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显微硬度仪、万能拉伸机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探讨了Y元素在合金加工中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稀土Y在挤压过程中对晶粒的独立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