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基中熵合金的力学与腐蚀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zs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基于“焓”概念的传统合金材料设计理念趋于极限,而基于“熵”概念设计的新型金属材料,高、中熵合金和非晶合金,颠覆了传统的材料设计思想并在性能上不断取得突破,而由等原子比第一代高熵合金发展而来的非等原子比多相第二代高熵合金,合金的设计自由度更大、性能上的“鸡尾酒”效应发挥更充分,使其具有高强和高耐蚀性等,且弥补了亚稳态材料室温脆性以及亚稳晶化的不足。本文采用磁悬浮熔炼-负压铜模吸铸法,制备出单相Fe63.3Mn14Si9.1Cr9.8C3.8和两相Fe54.1Mn23.2Si9.1Cr9.8C3.8两种Mn含量不同的中熵合金,以AISI304为对比材料,研究合金在1mol/L HCl和1mol/L Na 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了不同时长中性盐雾腐蚀的腐蚀现象及腐蚀产物,探究成分-组织-性能的关系。选择耐蚀性能较好的Fe63.3Mn14Si9.1Cr9.8C3.8中熵合金,分别添加1%的Ag、Cu、Ce元素,研究Ag、Cu、Ce对合金熵、焓、原子尺寸差等热力学参数,组织结构、硬度的影响,在1mol/L HCl和1mol/L Na OH中进行电化学腐蚀,分析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总结合金的耐蚀性能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Fe63.3Mn14Si9.1Cr9.8C3.8和Fe54.1Mn23.2Si9.1Cr9.8C3.8合金的熵值分别为1.14R和1.31R,属于中熵合金。x=14时合金组织为FCC结构,x=23.2时合金组织为FCC+HCP结构,元素在合金中分布均匀。Fe54.1Mn23.2Si9.1Cr9.8C3.8的δ较大,晶格畸变能大,表现为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硬度最大可达650.26 Hv,断裂强度为2332 MPa,屈服强度为1526 MPa。两种中熵合金在1mol/L HCl和1mol/L Na OH溶液中的耐蚀性均优于AISI304,Fe63.3Mn14Si9.1Cr9.8C3.8合金耐蚀性最佳,Mn元素含量增加,腐蚀过程中发生原子置换迁移,腐蚀产物存在含Mn的氧化物,具有耐蚀性的Cr含量减少,氧化膜更容易被破坏。HCl中的H+和Cl-对氧化膜持续侵蚀,合金表面腐蚀痕迹较重。在1mol/L HCl中Ecorr为-0.586 V,Icorr为7.908×10-8A·cm-2,Rp为5.1775×106Ω·cm2。Na OH溶液中合金表面局部地方出现腐蚀坑洞。在1mol/L Na OH溶液中Ecorr为-0.465 V,Icorr为7.023×10-8A·cm-2,Rp为6.7545×105Ω·cm2。进行0、48、120、240、480 h的盐雾腐蚀,随着盐雾腐蚀实验时间的延长,合金的受测面均开始产生腐蚀,240 h时合金表面均可观察到明显的腐蚀痕迹,当进行到480 h时,Fe54.1Mn23.2Si9.1Cr9.8C3.8及AISI304合金腐蚀严重,有明显的腐蚀坑出现。腐蚀失重曲线表明盐雾腐蚀实验后期腐蚀速率更大,XPS总谱分析可知,Fe63.3Mn14Si9.1Cr9.8C3.8的谱图位于下方,所激发出的能量比较小能更快形成钝化膜。对Fe2p、Mn2p、Cr2p的分峰XPS图谱显示,腐蚀产物大致相同,耐蚀性主要来源于Cr形成的化合物。0 h和480 h的试样在3.5%Na Cl溶液的电化学腐蚀研究表明,盐雾腐蚀表面含Cr的钝化膜对内部合金具有保护的作用。480h的Fe63.3Mn14Si9.1Cr9.8C3.8中熵合金Ecorr为-0.367 V,Icorr为2.860×10-8 A·cm-2,Rp为2.535×106Ω·cm2,耐蚀性最佳。添加1%的Ag、Cu、Ce元素后合金熵值在1R~1.5R之间,属于中熵合金的范畴,混合焓为负,原子尺寸差、电负性差及价电子浓度值都较小,形成单一FCC结构。(Fe63.3Mn14Si9.1Cr9.8C3.8)99Ce1合金δ最大,晶格畸变能大,Ce对熔体净化作用及晶粒细化作用使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断裂强度为2815 MPa,屈服强度为854 MPa,塑性应变为22.89%,硬度最大可达658.4 Hv。合金体系的能量较低,晶粒较细,稀土Ce在表面富集,所以腐蚀后形成致密且均匀的钝化膜。(Fe63.3Mn14Si9.1Cr9.8C3.8)99Cu1中富Cu相和富Cr相形成微小原电池,富Cu相会优先发生腐蚀,Cu恶化合金的耐蚀性能。(Fe63.3Mn14Si9.1Cr9.8C3.8)99Ce1合金的在1mol/L HCl和Na OH溶液耐蚀性能均为最优,1mol/L HCl中自腐蚀电位为Ecorr为-0.443 V,Icorr为8.436×10-9A·cm-2,Rp电阻为5.2571×106Ω·cm2。在1mol/L Na OH溶液中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379 V,4.226×10-8A·cm-2,极化阻值为4.7376×107Ω·cm2。
其他文献
6N01铝合金具有中等强度、良好的耐蚀性、加工性及焊接性,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和地铁列车的侧墙、盖板、车厢隔框等。6N01铝合金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当试件发生熔化前大量的热量已传入周边母材,所以焊接时需要较高的热输入,而过高的热输入导致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大、软化严重、力学性能低。采用K-TIG焊接工艺具有焊接接头质量优良、生产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因此,研究6N01铝合金K-TIG对接接头的工
Cr20Ni80合金是一种电热合金,室温和高温下均为奥氏体,由于其电阻率高且稳定、力学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在机械、冶金、军工等行业作为发热元件被广泛应用。点缺陷对合金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它的存在会破坏晶体点阵的周期性,使得电子产生强烈散射,因而影响合金的电阻率,并且点缺陷会改变合金中原子间的键合强度,引起合金力学性能的变化。但是点缺陷只有原子尺度大小,很难通过实验进行直接观察,而第一性
纳米多晶金属材料相比于宏观块体材料,其力学性能更加优异,因此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多晶Al在拉伸加载时,不同的平均晶粒尺寸、孪晶含量、温度以及合金元素Ti对纳米多晶Al力学性能与变形机制的影响。主要获得以下的结论:(1)对于不同的平均晶粒尺寸,模拟表明,屈服应力与晶粒尺寸的关系可以用经典的Hall-Petch关系来描述。然而,当晶粒
以蜜蜂蜂巢为灵感设计出的蜂窝结构因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低以及优良的抗冲击性和吸能特性被应用于众多工程实际领域.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时效性和普及性远超历史任何时期,传统的蜂窝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交通工具因事故发生碰撞时吸收大量动能以保障乘客安全的要求,因此,具有更强吸能特性的蜂窝结构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但是对于不同蜂窝规格中分段分级蜂窝的研究较少,现有成果大多围绕
铜及铜合金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延展性、耐磨损及耐腐蚀性能等被广泛应用在微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和通信等高新领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其使用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高强度和高导电率。但是铜合金中高强度和高导电性是相矛盾的难以同时实现,这严重限制了铜合金材料的大规模应用。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通过对Cu0.8Cr0.6Zr合金进行不同路径的室温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及时效处理。采用OM、SEM、
D36钢作为一种低合金高强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耐腐蚀性能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海洋平台制造。窄间隙激光填丝焊焊接变形小,焊材消耗少、装配精度低、焊接效率高,可实现低功率焊接大厚板件,作为一种新型的焊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厚板连接。本文针对40 mm厚的D36低合金高强钢采用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的方式进行焊接。整个焊缝由1道激光自熔打底焊接和7道激光填丝焊接完成。分析了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并通过室温拉
铝铜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铝合金,由于其所具有的高强度、良好的延展性和低密度等优良特性,使得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正交轧制变形对铸造Al5Cu合金的性能进行改善提升,使得该合金的强度和延伸率有了较大提升。同时,通过研究不同时效温度以及不同时效时间的热处理下正交轧制Al5Cu合金力学性能的改变,得到最优时效状态,使得合金的强度以及延伸率都到改善。随后对最优时效状态下的合金
在铝板铸轧生产中,铸轧辊套是主要的消耗品。服役时,辊套表面受到高温和载荷的交互作用,常因提前出现磨损凹坑,影响使用寿命和铝板质量。对辊套表面进行强化,提高辊套表面的耐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对于提高辊套使用寿命以及稳定铸轧铝板的质量至关重要。新兴的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非常适合在铸轧辊套等相对大型的工件表面快速制备出大面积的激光合金化层。为了对铸轧辊套表面强化探索更高效新技术,选用高温性能优异的钴基合金粉末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可焊接性和优良的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由于其硬度较低(<250HV)、耐磨性较差,因此在磨损环境中使用寿命会大大缩减。低温渗氮技术作为应用最广的不锈钢表面改性技术之一,通过改善不锈钢表面的组织结构及应力状态,能够有效提高不锈钢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但是由于工艺温度较低,导致渗层普遍偏薄。在渗氮过程中,氮原子在材料中的扩散主要受渗扩处理温度和扩散激活能影响,虽然
高熵铜合金是基于三元Cu-Mn-Ni合金固溶体系,通过在等原子比Cu Mn Ni高熵合金中逐步添加Zn、Al和Sn元素而形成一类新型高熵合金。多主元的成分组成和简单的相结构赋予了高熵铜合金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有望取代常规铜合金成为新一代高性能结构铜材。但迄今为止,有关于高熵铜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高速、重载和冲击等苛刻工况下的应用为导向,基于高熵合金固溶体相的形成原理,以Cu、M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