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VD方法制备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50691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墨烯薄膜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薄膜,它的结构为正六角形的蜂巢状二维晶格结构,每个格点都是sp2杂化后的碳原子,石墨烯的厚度仅为一个碳原子,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二维纳米碳材料。2004年,英国科学家Novoselov和Geim首次在实验室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并通过大量的后续研究解开了石墨烯特性,这一举动引发了纳米材料业内广泛观注和研究。电子的运输特性是石墨烯的最重要的一个性质,这种独特的电学性质表明石墨烯在各个方面具备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比如高速晶体管,透明电极,光电压力传感器等。但是,由于现有的机械剥离石墨烯面积太小、制备工艺受到限制,无法进行产业化。所以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便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最有可能进行产业化的方法,它是用气态碳源在铜和镍衬底上生长石墨烯,而铜基CVD生长的石墨烯薄膜具有良好的单层性和连续性。本文主要讨论了实验室中铜基CVD方法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实验过程、物理表征、石墨烯薄膜的转移及修复过程。在实验中,我们研究了生长条件(生长温度,气体配比、生长时间、铜箔处理)对于铜基CVD石墨烯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不同生长条件的石墨烯表面以及通过拉曼光谱的D峰、G峰、2D峰(以D峰判定石墨烯薄膜的缺陷,以I2D/IG。的比值来判定石墨烯的层数)表征了石墨烯质量和层数,并在数据分析中获得了与生长条件相应的结果。通过对表征规律的总结,获得了实验室中最佳的铜基CVD生长条件。在后续的转移工作中我们采用了PMMA作为转移介质的转移方法,在多次实验后在目标衬底上获得了较为完整的石墨烯薄膜,并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测了衬底上的成膜存在破损。针对破损问题,我们使用了二次转移法(在原有破损的石墨烯膜上再转移一层石墨烯)对破损的石墨烯薄膜进行修复,光学显微镜下实现了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并通过拉曼光谱验证了二次转移方法对石墨烯D峰、G峰、2D峰造成的影响。可以说,不断提高制备工艺的铜基CVD石墨烯势必在不远的将来取代ITO,在光电显示、光电器件领域引发一场技术革新。
其他文献
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台湾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两岸关系在台湾"九合一"选举后也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闽台如何深化经济合作值得探讨。2008年以来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利用计算机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它是企业信息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战略资
目的:建立抗水通道蛋白4(AQ-4)抗体的检测方法,评估抗AQ-4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NP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3段AQ-4细胞外肽段包板,建立基于肽抗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和个体的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成了所谓的"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找出问题的症结,选取恰
会议
我国是一个拥有六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在我国经济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第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保证。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农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同步放化疗的183例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本文主要以“沉积”为基础、“储层”为主线,充分利用岩心、钻井、测井、测试、化验等方面的资料,以五灵山-蒲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了地层对比、沉积相以及
<正>莨菪类植物根茎外形与苍术相近,文献报道含有阿托品、东莨菪碱等毒性成分[1],具有扩张微循环、抑制腺体分泌、松弛平滑肌、抑制大脑皮质等作用。若混入苍术中被误服,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