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是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的工作性质以及奥运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奥运会的志愿服务模式不同于普通人力资源服务模式以及其他领域的志愿服务模式。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模式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招募、培训、运行、激励与保障、宣传、成果转化等相对稳定的志愿服务结构体系。它是奥运会志愿服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因此,对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模式分为奥组委前期志愿服务模式、赛会志愿服务模式、城市志愿服务模式、社会志愿服务模式。本着动态的原则,从招募、培训、运行、激励与保障、宣传、成果转化等几个方面对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模式进行系统梳理,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以及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很好的借鉴。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模式,评述了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所形成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同时从各个角度有效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模式在广州亚运会的应用,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一,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模式坚持遵循国际惯例和奥运规则,充分借鉴历届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同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重视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践行人文奥运理念,大力弘扬奥运精神和志愿精神;第二,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模式首次确立了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项目,满足了公众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愿望;它提升了志愿者综合素质,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增强了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提高了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它为后奥运会时代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研究也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