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高级阶段,是阅读的产出形式之一。我国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提出“多想多写”、“多写多改”的要求,是对其独立性创作的要求。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得高中生对于作文这一行为活动的创新度不够,并且产生怠慢、排斥的态度。同时,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变化,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以及国家对于学生的要求也随之变化也在保持着一致的变化。其中,中学语文教材对鲁迅的选文也从最初的30余篇减少至现在的12篇。其中初中语文必修教材中9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3篇(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之后在2004年之后高中语文新课程在实验区开始试用后,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出现,其对于鲁迅作品的选文在1-4篇左右。鲁迅的作品一直是各版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范文,是教师讲授的重点。如我们所熟知,一篇好的文章的成型,离不开其艺术手法的缀润,其思想与情感的准确传递也是艺术手法的恰到好处的使用的作用。笔者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鲁迅选文的艺术手法对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作用的基础上,启示出高中生作文模式,一方面希望教师在对鲁迅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时,加强学生对经典艺术手法的理解、运用与创新,以保经典继续做经典;另一方面达到提高高中生对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立运用能力、形成个人作文风格的最终目标,为有文学天赋和爱好文学的高中生提供创作的可能。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人教版与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鲁迅选文现状及其分析。这一章包含两小节,第一节是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必修五)(以下简称:人教高语(必))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必修五)(以下简称:北师大高语(必))的鲁迅选文的艺术手法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选取这两个版本作为研究范围的原因进行阐述。第二节是人教版与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鲁迅选文现状与分析。第二章,我国人教版与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鲁迅选文中的艺术手法。第三章,我国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鲁迅选文的艺术手法对高中生作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