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武陵山片区作为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解决片区的“脱贫”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特色农业的角度来研究武陵山片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满足了当前国家扶贫攻坚任务的需要,同时为我国政府在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中改进扶贫行为、创新扶贫模式、提升扶贫质量,顺利完成扶贫开发纲要既定目标提供理论支撑、决策依据和政策文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选取贵州省武陵山片区和湖南省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优势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主导产业理论等为指导,运用文献分析法、规范分析并结合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从武陵山片区扶贫产业的形成出发,结合扶贫产业发展的实际归纳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以调研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所获数据为依据,对贵州省和湖南省两个武陵山片区的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贵州省武陵山片区和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不足,并为武陵山片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不仅能进一步完善武陵山片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方法,而且能够为相关部门客观判断武陵山片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并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而推进本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武陵山片区扶贫产业的状况,发现片区内的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扶贫效果,但也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产业竞争力不足;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等制约该片区脱贫的因素。在得出的实证分析的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武陵山片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路径建议:大力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培育新型农民;强化特色农业品牌,开展综合农业模式;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本文通过选取武陵山片区中具有代表性的贵州省武陵山片区(16个县市区)和湖南省武陵山片区(37个县市区)两个区域,研究武陵山片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为依据,总结强化武陵山片区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能力路径,丰富了武陵山片区产业扶贫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