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材中跨文化交际内容及其呈现的对比研究——《英语(新目标)》改版前后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全球村”的形成。由于语言和文化联系密切,在外语教育中融入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一直得到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他们一致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理解语言的交际和语言使用的文化语境。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它指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英语教材是教师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渠道,因此,英语教材中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内容分析的研究对文化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如今这些研究大多只侧重文化内容的分析,甚少从跨文化能力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借鉴Byram和Hitomi在英语教材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标准,作者调整并设计出一套适合本研究的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本研究从知识、意识、态度和技能等四个维度探讨两个版本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及其呈现方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两个版本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以及其呈现方式的利弊。  研究结果表明:2012版教材和2006版教材两本教材在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具有相当大的差别。与2006版教材相比,2012版教材增加了跨文化交际四个标准的内容,并且也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跨文化交际的内容。2012版教材可以更好地促进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不失为一本为实现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而创新的教材。  最后,本研究为教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一些启示。然而,跨文化交际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他文献
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体验,也给了人们更多机会接触新的事物。伴随教育认识的不断发展,更多新事物走进教育领域,微课程就是其中一个。它具有短、小、精、焊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在现阶段,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失衡已成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均衡
数学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不断地学习实践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进入数学课堂,学生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以及研究成为学生主
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肩负着在广大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中普及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推广计算机应用的重任。顺应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步
智慧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大背景下,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规划,整合城市泛在信息,梳理城市历史脉络,支撑智能化行为与智慧化决策。文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实体民主、程序民主和社会民主三层含义。与此相对应,党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领导有代表、组织莘Ⅱ支持三种形式,共产党领导的本质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是有机统一的。
自2003年3月健身气功被我国正式列为第97个体育项目开展以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快在全民健身中得到推广普及。大连市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
持续近二十年并方兴未艾的“国学热”,作为一个跨世纪的重要文化现象,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同时,需要对此进行系统考察和理性反思。本文仅以近二十年来大、中小学国学教育为视点,在对
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已经建立起来,尤其是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动车组和高铁的出现更是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