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对称串联反应构建手性环己烯酮和吲哚类衍生物以及吲哚生物碱Gelsedine的全合成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me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一些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分子骨架的构建方法,利用不对称串联反应,高效构建了手性环己烯酮、3,3-杂环吲哚酮螺环结构以及吲哚啉并吡咯结构。与此同时,完成了单萜吲哚类生物碱Gelsedine核心骨架的构建。  第一部分工作利用天然氨基酸衍生的伯-仲二胺催化剂,实现了β-酮酰胺类化合物与α,β-不饱和酮的Robinson环化反应,高效构建了多官能团的三取代手性环己烯酮骨架。该反应将链状β-酮酰胺作为双亲试剂应用到不对称串联反应中,进一步扩展了伯-仲二胺类催化剂的应用范围,为含酰胺基团的手性环己烯酮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构建方法。  第二部分工作利用手性Lewis base/Br巾nsted acid双官能团催化剂对新型氧化吲哚螺环化合物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利用金鸡纳碱衍生的叔胺-硫脲催化剂实现了反式-4-巯基-2-丁烯酸酯与亚甲基吲哚酮的Thio-Michael-Michael串联环化反应,高效构建了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3,3-四氢噻吩吲哚酮螺环结构,该结构具有三个连续的手性中心,其中一个是季碳手性中心。进一步,以氨基酸衍生的叔胺-硫脲作为催化剂,实现了邻羟基查尔酮类化合物与亚甲基吲哚酮的Oxa-Michael-Michael串联环化反应,以优秀的收率和立体选择性构建了两种构型的3,3-苯并吡喃吲哚酮螺环衍生物。同样利用叔胺-硫脲催化剂,实现了亚甲基吲哚酮与N-Ts保护的邻氨基查尔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串联反应,这一反应为含全碳手性中心的四氢喹啉吲哚酮螺环化合物的不对称构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三部分工作发展了钯催化的3-取代吲哚与氮杂环丙烷的[3+2]环加成反应,高效构建了吲哚啉并吡咯三环结构。同时发现,当手性的氮杂环丙烷底物参与反应时,可以得到手性保持的产物,这一发现也解决了Lewis acid催化的手性氮杂环丙烷开环反应手性难以保持的问题。  第四部分工作在我们小组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从[3.2.2]氧杂桥螺环化合物出发,采用钯催化的羰基化反应引入不饱和酯基基团,随后通过对桥环羟基的氧化-还原胺化的方法,以四步一锅方法高效的构建了内酰胺环状化合物,完成了单萜吲哚类生物碱Gelsedine核心骨架的构建。
其他文献
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据1991年有关数据统计表明,样品前处理占全部分析时间的61.0﹪,比样品本身的分析测定所需要的时间多一个数量级,特别是痕量分析组分的检测
多氟芳烃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氟有机物,它们在生命科学及材料科学领域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然而,迄今为止,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仍然十分有限。本文利用过渡金属催化
含硫配体的铜银原子簇化合物在物理、化学及生合科学研究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不仅在基础理论上丰富了人们对配位化学及结构化学方面的认识,而且对于生化、
该文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了水杨醛-1H-苯并三唑-1-乙酰腙(SBTH腙),并分别与8种稀土高氯酸盐反应,制得了8种未见文献报道的配合物,经过元素分析、化学分析并结合热分析研究了
该工作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壳核载体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并利用其进行过程开发的研究;结合对气相法和淤浆法两种聚合方法的比较进行了聚合物形态的研究;最后对得到的乙烯/α-烯烃
在该论文中,作者围绕SPM纳米加工和存储技术这一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方面, 对SPM纳米加工技术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SPM加工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优化与完善
用中压汞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太阳,研究了碱基与磷酸根自由基的光化学反应. 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制备光解产物,并用HPLC、UV、LC/MS/MS、H-NMR鉴定各个产物的结构.胞嘧啶
该论文工作主要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研究了三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与牛胰酶复合物 的晶体结构,它们是合成绿豆抑制剂赖氨酸活性碎片,苦瓜籽胰蛋白酶抑制剂MCTI-A ,天然绿豆抑
该硕士论文利用填料复合和填料表面改性技术,研究了填料对聚四氟乙烯(PTFE)的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了外界压力和微动摩擦对PTFE及其复合材料
针对燃料电池存在的以上问题,该文利用过渡金属的M-N络合物自身的优点,作了如下一些工作:1.合成了酞菁钴、磺化酞菁钴、Ru(CO)PyPP和一种新的双金属卟啉:cis-Pt(DMSO)[Ru(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