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记体散文及其文化意蕴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334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体学和文化学两方面入手,对唐宋记体散文进行研究。考察“记”这种在唐宋时期才定型的散文文体的渊源和流变,并按照所写具体内容分析其类别和特征,进而发掘这类文体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力图较为全面地把握唐宋记体散文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全文共分五章,首先总论记体文的发展源流、形态特征、文体分类及发展分期。通过考辨“记”之名称与文体演变,探求记体散文与史述、地理志、题名题记的源流关系,辨析记与碑文、散文与古文的关系。结合文体与语体的发展,论述这种文体在唐、北宋、南宋三个历史阶段的不同面貌。又根据唐宋记体散文的创作题材,将其划分为修造记、山水游记、书画记、学记等四种文类,分别论述山水游记、亭台记、书画记、学记的渊源流变、体制特征及文化意蕴。 山水游记以晋宋地志为发展源头,中唐时元结、柳宗元在山水记文中寄寓主体情志,促进山水游记的形成,同时成就唐山水游记写景寓情的艺术特色。北宋文人在山水游记体式上多有创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古文家以论为记。至南宋,山水游记得到充分发展,其创作规模及整体成就皆为前代无法企及。南宋文人吸收唐、北宋以来的写景技法,并发扬光大,发展出体式成熟的山水游记。山水游记中的不同写景手法,反映出唐宋文人不同的体物姿态。亭台园林记是记体文常见的题式,本属修造一类,但与文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唐亭台记重在纪事纪功,体式上形成议论、叙事、写景的“三段论”模式。宋人则融合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形成“借物寓意”之新体。园林记文的隐逸指向与唐宋士人的园林生活密切相关,故唐宋园林记中皆体现出鲜明的隐逸意识。 书画记是唐宋记体散文中数量最少的文类,但在其短促的发展过程中,交织着多种文体的衍生、分化及变革,成为古代文体研究的绝佳范本。书画记的形成与唐以来书画收藏的兴盛密切相关,在初始阶段完全承担着书画著录的功能。文人对书画记的体式多有创变,韩愈以文字描摹画象,苏轼则阐述画理、叙事抒情,创作出兼具文体与文学史意义的书画记文。书画记中载录源委授受、形制装裱的内容逐渐被后起的书画题跋归并,趋于衰落。学记晚于记体的其它文类,意在记建学,旌儒术。北宋学记与兴学运动密切相关,记录变革过程,阐发兴学主张。南宋理学家重塑道统,在学记中辩正为学之大义,示学子以进德门径,显示出通过官学传播理学思想的意图。
其他文献
“低压100,高压150,这不是高血压嘛,但我自己根本没什么感觉。”这是现在很多人在无意中量血压时发现的结果。别看平时你的身体并无大碍,但可能已经被高血压悄无声息地突袭了。  两类人群最常见  “现在年轻人患高血压很常见。有的年轻人从来没量过血压,偶尔熬夜头晕,一量血压:高压200毫米汞柱,低压130毫米汞柱,休息后,血压相对下降,没有了症状。医学称为无症状性高血压。”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
期刊
晚明时期,以“三言”、“二拍”为代表,话本小说已经基本成熟。清初,以众多拟话本作家及其作品集的出现为表征,中国文学出现了短篇白话小说创作的高潮。在这个高潮中,艾衲的《豆棚
看着镜子,李女士觉得自己的脖子怎么看都有点“粗脖根”,用手触摸好像还能摸到“小块儿”在动。越想越害怕的李女士赶忙到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好像总听说这个病,但是究竟是啥病啊?会死人吗?”慌了神的李女士不断地问医生。  恶性发病率不高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外科主任苏琪说: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一般内陆高发,而且发病率在逐渐升高。甲状腺结节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良
期刊
李大娘一年前中风,经过家人的悉心照顾,李大娘从开始的瘫在床上到现在可以自己走路了,李大娘能恢复得这么好,大家都很开心。可就在前几天,李大娘摔倒在卫生间门口,家人赶忙把她送到医院,原来李大娘是二次中风,多亏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但却再度瘫痪,可能永远都起不来了。  40%的患者会二次中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三神经内科副主任丛树艳说:经历一次中风后,患者及其家属通常把注意力放在功能恢复上。其实
期刊
本文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成败归因进行了探讨。本研究使用定量分析方法,采取问卷方式对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韩国留学生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00份,并对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