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体学和文化学两方面入手,对唐宋记体散文进行研究。考察“记”这种在唐宋时期才定型的散文文体的渊源和流变,并按照所写具体内容分析其类别和特征,进而发掘这类文体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力图较为全面地把握唐宋记体散文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全文共分五章,首先总论记体文的发展源流、形态特征、文体分类及发展分期。通过考辨“记”之名称与文体演变,探求记体散文与史述、地理志、题名题记的源流关系,辨析记与碑文、散文与古文的关系。结合文体与语体的发展,论述这种文体在唐、北宋、南宋三个历史阶段的不同面貌。又根据唐宋记体散文的创作题材,将其划分为修造记、山水游记、书画记、学记等四种文类,分别论述山水游记、亭台记、书画记、学记的渊源流变、体制特征及文化意蕴。
山水游记以晋宋地志为发展源头,中唐时元结、柳宗元在山水记文中寄寓主体情志,促进山水游记的形成,同时成就唐山水游记写景寓情的艺术特色。北宋文人在山水游记体式上多有创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古文家以论为记。至南宋,山水游记得到充分发展,其创作规模及整体成就皆为前代无法企及。南宋文人吸收唐、北宋以来的写景技法,并发扬光大,发展出体式成熟的山水游记。山水游记中的不同写景手法,反映出唐宋文人不同的体物姿态。亭台园林记是记体文常见的题式,本属修造一类,但与文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唐亭台记重在纪事纪功,体式上形成议论、叙事、写景的“三段论”模式。宋人则融合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形成“借物寓意”之新体。园林记文的隐逸指向与唐宋士人的园林生活密切相关,故唐宋园林记中皆体现出鲜明的隐逸意识。
书画记是唐宋记体散文中数量最少的文类,但在其短促的发展过程中,交织着多种文体的衍生、分化及变革,成为古代文体研究的绝佳范本。书画记的形成与唐以来书画收藏的兴盛密切相关,在初始阶段完全承担着书画著录的功能。文人对书画记的体式多有创变,韩愈以文字描摹画象,苏轼则阐述画理、叙事抒情,创作出兼具文体与文学史意义的书画记文。书画记中载录源委授受、形制装裱的内容逐渐被后起的书画题跋归并,趋于衰落。学记晚于记体的其它文类,意在记建学,旌儒术。北宋学记与兴学运动密切相关,记录变革过程,阐发兴学主张。南宋理学家重塑道统,在学记中辩正为学之大义,示学子以进德门径,显示出通过官学传播理学思想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