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29届奥运会中,中国男篮虽然取得第八名的成绩,但是其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比赛过程中,中国队快攻战术的运用数量少,成功率不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的6场比赛和前七名进入复赛后的所有15场比赛共21场,以后场篮板球和抢断球作为发动快攻战术的主要来源,分析中外男篮在比赛中的快攻运用情况。比较在快攻不同形式和阶段的成功与失败,找出中国队与前七名在快攻战术运用细节上的差距。结合其自身的人员配备情况及其战术打法特点,从个人及全队的内因情况以及外因情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总结相应的经验。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及前七名之间比赛中快攻战术的运用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并对比分析。结论如下:1中国男篮与奥运会前七名篮板球快攻来源数量的平均水平差别不大,但是快攻得分以及快攻得分占总比分比例明显小于奥运会前七名;快攻常规统计指标的比较中,奥运会男篮前四名各项指标优于五至八名;2中国队后场篮板球和抢断球快攻的发动与接应阶段失败比例高于前七名队伍,主要因为中国队整体快攻意识薄弱,抢到篮板球和抢断球后很少快速运球推进;接应人员的移动方式多数为抢到球后向球移动;机动接应数量较少,这些都影响了快攻战术的发动;3中国男篮与奥运会前七名在后场篮板球和抢断球快攻推进阶段的失败比例相差不大,主要因为快攻时间短,推进阶段距离相对较长,易受防守队员干扰,中外失败次数均较多;4中国男篮与奥运会前七名在后场篮板球快攻结束阶段失败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在相似情况下,中国队不被犯规且投不中篮的比例较大,主要因为攻篮时,信心不足;与防守队员进行对抗时,中国队不占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导致投篮命中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