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加工机制及其空间表征方式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从诸多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目前对于数字空间表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任务条件下,数字是否产生SNARC效应。对于双任务情境下,数字是否仍产生SNARC效应,国内外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还很少。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两个实验均采用标准的心理不应期范式,刺激采用同一神经通道的视觉呈现(数字大小判断任务和圆大小判断任务),要求被试快速、系列地完成对任务l和任务2的大小判断,任务1和任务2呈现的时间间隔运用变化的SOA。实验一先呈现圆任务,150ms或400ms后,数字任务出现,反应时,先对圆任务进行出声报告,然后对数字任务进行按键反应,探讨双任务情境下,数字的SNARC效应、数字任务上的PRP效应;实验二两个任务的呈现顺序与实验一相反,反应时,先对数字任务进行按键反应,然后对圆任务进行出声报告,探讨双任务情境下,数字的SNARC效应、圆任务上的PRP效应、圆任务上的类SNARC效应。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1)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数字任务的SNARC效应都显著,即小数左手反应快,大数右手反应快,表明小数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左侧,大数表征在心理数字线的右侧。(2)实验二中,任务2(圆任务)的类SNARC效应显著,即跟在相容数字(左手对小数反应,右手对大数反应)后面的圆的反应时比跟在不相容数字(左手对大数反应,右手对小数反应)后面的圆的反应时短。(3)实验一中,任务2(数字任务)上PRP效应显著,即随着SOA的缩短,数字任务的反应时间延长;实验二中,任务2(圆任务)上PRP效应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