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FDP在早产儿DIC早期的变化及意义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早产儿入院后抗凝治疗前和抗凝治疗后的血凝相关指标变化,探讨D-二聚体、FDP在早产儿DIC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20年09月~2021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为28~366/7周的早产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出现DIC早期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未出现DIC早期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按照胎龄分为一组和二组。检测观察组早产儿抗凝治疗前及抗凝治疗后的血凝相关指标。同时检测对照组血凝相关指标。观察组最终完成40例,其中1组完成23例,2组完成17例;对照组最终完成20例,总共完成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的血凝指标为PT、APTT、Fib、FDP、D-二聚体、D-二聚体/FDP。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生后24小时内的血小板水平。本次研究的数据收集还包括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以及是否存在胎膜早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性别、出生方式、胎膜早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胎龄、出生体重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Fib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FDP、D-D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FDP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由ROC曲线结果可知:诊断DIC早期的指标由好到差依次为:APTT、D-D、FDP、PT、血小板、Fib。观察组一组和二组在首次血凝检查中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一组和二组在抗凝治疗后血凝检查中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T、APTT、FDP、D-D水平在抗凝治疗后明显低于抗凝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水平在抗凝治疗后明显高于抗凝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D/FDP水平在抗凝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生后出现DIC早期表现的早产儿血小板、Fib水平明显低于未出现DIC早期表现的早产儿,PT、APTT、FDP、D-D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DIC早期表现的早产儿。2.出现DIC早期表现的早产儿,PT、APTT、FDP及D-D水平在抗凝治疗后明显低于抗凝治疗前,Fib水平在抗凝治疗后明显高于抗凝治疗前。3.D-D、FDP水平在早产儿DIC早期变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提示D-D、FDP水平对早产儿DIC早期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三维可视化重建技术对肝右静脉进行解剖性分析,探讨肝右静脉的走行、空间位置特征以及属支的分布特征,旨在为肝右后叶的切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肝胆外科(二)收治的80例行肝脏增强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此基础上将CT数据以DICOM格式存储并完成三维可视化重建,每例患者三维均重建肝脏、肝静脉、下腔静脉以
学位
目的:总结无牵开器动态微牵拉技术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中的经验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11月-2021年7月单一术者采用无牵开器动态微牵拉技术手术治疗的38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术后长期的影像及症状学随访,总结手术经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35例(92.1%),次全切除(Ⅲ,Ⅳ)级3例(7.9%)。病理结果示:WH
学位
目的:通过对107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胸部影像学特征、肿瘤标记物、确诊方式,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肺结节的良恶性潜在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选自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肺结节,并收住入院。通过收集其一般信息(年龄、性别、吸烟史),胸部影像学资料(结节直径、位置、数目、密度、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
学位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 n,PCI)与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有关。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带来了一种“介入无植入”的新策略,然而目前DCB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仍然存在
学位
目的:初步阐明,在早产小鼠不同生长发育时期,CD4+IL-17+辅助性T细胞(Th17)分化特点;探讨早期补充外源性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在早产小鼠Th17分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早产小鼠模型建立:对孕18天的SPF级BALB/c小鼠连续两天腹腔注射米菲司酮(RU486),诱导孕鼠早产,获得胎龄小于20天幼鼠,为早产小鼠。2.实验分组:将早产小鼠随机分为早产实验组(A组)和早产对照组(B组),
学位
目的:A激酶锚定蛋白(AKAP)5是AKAP家族中的一种支架蛋白。既往研究报导以及我们前期实验研究都发现,AKAP5参与了心肌梗死后的心肌重构。然而AKAP5是否参与了心肌细胞的凋亡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AKAP5是否参与了缺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的凋亡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过表达AKAP5后构建缺复氧(Hypoxia and Reoxygenation,H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慢性咳嗽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 NO)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EOS)count)进行分析,探讨Fe NO、外周血EOS计数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中的诊断价值,从而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
学位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对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否具有改善作用以及基于PSD的病理生理机制,探索各类型炎症介质与PSD的发生发展是否相关。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入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既往有脑卒中病史患者82例,其中PSD的患者42例,脑卒中不伴抑郁患者4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
学位
目的:探讨单一血脂指标及血脂比值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及其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通过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证实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并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基线数据、实验室检验数据。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学位
第一部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侧支循环影响因素和侧支循环不良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研究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侧支循环不良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回顾性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和发病后90 d预后等数据。依据术中DSA观察的软脑膜侧支情况将所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