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兴起,包括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大众传媒呈现着从中心走向边缘的态势,面临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本研究运用自我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深入考察“最云南”APP的创意、开发和推广全过程,聚焦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生产实践。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地区,因具有边缘性和山区性特征,其中很多地方都是传统大众传媒很难触及的,然而具有多元化、平民化、全民化的新媒体,可以更加全面地呈现云南的生态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在此背景下,笔者作为云南省相关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首先意识到了新媒体对于云南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最终经历三个阶段开发了“最云南”APP;同时联合媒体单位、社团组织和高校提供内容,围绕“文化+旅游、吃喝游玩购”设计了七大版块,分别是“文化云南”、“聆听云南”及“美食云南”、“最佳伴手礼”、“影像云南”、“寻找最美那扇窗”等。借此,作为新媒体的“最云南”APP成为互联网背景下展示云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窗口。在“最云南”APP的创意、开发和推广过程中,笔者既是事件的参与者,也是观察者。一方面,作为参与者,笔者以此为本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亲身参与和体验了事件的全过程,并为推动“最云南”APP的创建付出了劳动,同时也为传播传承云南民族文化而努力去探寻传统大众传媒很少触及的领域;另一方面,作为观察者,笔者考察一个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的策划、组织、生产、运作、上线的过程,描述事件过程中新媒体、数字技术、互联网及市场原则与原有的媒体理念和相互关系,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人际关系等发生的纠结、冲击和改变,探讨互联网+的环境中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生产过程,及其对相应社会与文化的影响。通过本研究,笔者不仅要呈现一个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生产实践过程,而且要借此反思自己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以此更好地传播传承云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