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多功能性作为一种农业发展理念,反映了当代农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农业政策的依据。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畜产品的重要产地,关系到国家粮食、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从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研究东北地区农业区域发展,有助于我们制定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新政策和措施,确保东北地区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本研究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以东北地区农业为研究对象,从农业多功能的角度研究东北区域农业发展,分析东北农业现状,对东北农业多功能价值进行分析,运用聚类分区方法,将其划分为4个农业功能区,并根据东北的自然条件、优势比较、功能价值,提出东北农业各功能区的多功能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本论文共分8个章节,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通过综合分析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多功能的角度研究区域农业发展战略这一课题及对其进行探讨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并阐明了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农业多功能的特征、理论基础。对农业多功能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区域发展理论基础进行梳理,阐述了我国农业功能的重点选择和理论要点。第三章东北农业的现状评析。对东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基本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及农业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研究东北的资源、经济优劣态势,找出东北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研究东北农业发展战略作好铺垫。第四章东北农业多功能性分析。东北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必要性,定量分析东北农业多功能价值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对东北多功能农业进行区域统筹,提出发展东北多功能农的总体思路。第五章东北农业功能区划分。运用统计学,对东北农业的功能进行聚类分区,量化东北经济功能、就业保障功能、生态功能的指标,把东北地区划分成4个农业功能区,即东北平原国家农产品生产基地区、辽中南城乡一体化发展区、长白山老爷岭林区、大小兴安岭林区,并对各功能区的农业资源情况、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第六章东北农业各功能区发展战略。提出各区域农业多功能的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出发,针对各功能区的具体特征,提出了各区域多功能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东北平原区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国家食品安全为主的经济目标;以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为主构建东北大生态屏障;辽中南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以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设施农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产业带动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战略。第七章东北农业各功能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农业的经济功能、农民就业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对各功能区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各功能区的多功能发展政策措施。第八章结论。对东北区域农业发展战略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提炼东北各功能区农业发展的四大战略重点,提出东北分区发展战略对我国其他区域农业发展的借鉴作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借鉴辽东城乡一体化区发展战略;经济欠发达的粮食主产区可以借鉴东北三大平原粮食产区发展战略;经济贫困山区可以借鉴东北林区发展战略。建议把农业多功能性纳入农业区域发展战略,建议出台扶持农业多功能的政策和建立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农业综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