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最强大的生产力,在自然界中有不可映少及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产者,为人类和多种生物提供了最多的生存、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质和栖息环境,对人类和各种生态系统有巨大的影响。森林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人民生产生活和环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林业生产和建设中,却存在严重的“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森林资源整体质量呈下降趋势。如此下去,只能使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在低水平徘徊,不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急需建立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森林资源监测和调查数据,及时进行森林资源质量评价,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战略和策略、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2004年帽儿山实验林场调查数据的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以及多边形综合指数法分别对该地区的森林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旨在找出能够应用于更为广泛的区域森林质量评价的定量化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将森林质量综合评分分为五级,分别为很好(8~10分)、好(6~8分)、良(4~6分)、一般(2~4分)、差(0~2分)。而评价结果表明:在帽儿山实验林场内共有7%的林分质量属于很好,52.5%的林分属于好,35.6%的林分属于良,3.4%的林分属于一般,而有1.5%的林分质量为差。总体的综合评分为6.24,所以认为该区域的森林质量为好。应用多边形综合指数法,分别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十个施业区进行评价,以各指标所围成的多边形面积为评价标准,同样分为五级。评价结果显示:共有五个二级区域,森林质量较好;五个三级区域森林质量为良,且各施业区的森林质量较为平均。而总体的综合评分属于二级区域,认为该地区的森林质量为好。通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该地区的森林质量进行评价,可以看出: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对每个小林班状况的评价,侧重于对该地区各林型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多边形综合指数法是综合各施业区的总体情况,最终得出整个区域的森林质量情况,侧重于某个地区的森林质量状况。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因此认为帽儿山实验林场有较好的森林质量,应采取保护措施,使这一地区的森林质量维持下去,并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