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低毒的有机铜化合物的合成、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氯化镍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分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9320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一种新型低毒的有机铜化合物的合成、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铜是我们研究比较清楚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金属,很多文献表明无机铜和有机铜都具有良好的抑瘤效果,但铜的氧化伤害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铜的强氧化性会对多种脏器甚至DNA造成损伤。β-丙氨酰组氨酸(肌肽,β-AH)是一种内源性的二肽,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等作用,组氨酸的咪唑环使其具有很强的金属鏊合能力。我们利用β-丙氨酰组氨酸作为配体制备了一种新型低毒的有机铜化合物β-AH-Cu,并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及X衍射光谱确定了β-AH-Cu的结构。β-AH-Cu的腹腔注射LD50值为54.6mg·kg-1,95%置信区间为42.5~70.1mg·kg-1,而醋酸铜的LD50值为25.7mg·kg-1(95%置信区间为17.5~37.8mg·kg-1)。由此可以看出,β-AH-Cu的相对毒性仅为醋酸铜的0.47。除此之外,23μmol·kg-1的β-AH-Cu对小鼠的体重和血液指标(白细胞数目除外)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结果显示,人肝癌细胞QGY-7703,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胃癌细胞MKN45这3种细胞在β-AH-Cu存在时的存活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此外,当β-AH-Cu的浓度为23μmol·kg-1时对小鼠Lewis肺癌的体内抑瘤率达到了51.97%。β-丙氨酰组氨酸是一个合适的配体,在降低铜的氧化伤害的同时,维持了铜离子的抗肿瘤活性。   2.氯化镍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分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镍是一种过渡金属,易致癌,也有免疫调节作用。免疫器官是镍化合物发挥毒性作用的重要靶器官。然而,镍化合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机制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清楚。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了氯化镍通过诱导线粒体凋亡从而导致了jurkat细胞的凋亡,并且这种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塌陷及bcl-2基因表达的下调相关。   本文主要研究了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氯化镍引起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体外培养jurkat细胞,不同剂量氯化镍(0~80μg/ml)分别作用6h,12h,24h,测量细胞内GSH及GSSG的含量,并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内的一氧化氮的含量;而后,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作为ROS抑制剂并处理细胞,同样用氯化镍作用细胞相同的时间测量细胞内的GSH、GSSG以及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表明NAC可以抑制氯化镍引起的细胞GSH的下降、GSSG和一氧化氮的上升。与此同时,Annexin-V-PI双染色法的结果表明NAC可以明显降低氯化镍引起的细胞凋亡。这说明了ROS在氯化镍引起的凋亡中起重要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述氯化镍引起jurkat细胞凋亡的机制,我们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HO-1、iNOS、eNOS基因转录情况。结果显示氯化镍导致了HO-1、iNOS基因表达的下调,NAC可以抑制这种变化。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认为氯化镍对jurkat细胞的毒性,极有可能是通过ROS引起HO-1、iNOS基因表达的下调,从而导致了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或者增加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林业生产中的造林、营林、灾害控制和木材调减等管理活动,农业生产中的
计算机电话集成(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技术是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而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现在CTI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邮政、电信、银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方向仍旧是不断提高集成度和降低制造成本。三维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器件和平面超薄沟道与埋氧层(Ultra-Thin-Body-and-BOX,UTBB)SOI-MOSFET是全耗尽
该论文讨论了二面角边的散射作用,得出了边绕射带来的面反射如要计入,则应寻迹计算多次的面间反射;并结合该文主要关注文献较少研究的更高频率、更大尺寸情况,任意入射、散射
该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热释电红外线探测器的制备工艺和几个相关问题,为热释电红外线探测器的深入研究做出探索性的工作.主要内容为:(1)、首先描述了热释电红外线探测
电磁兼容性的理论预测与数值分析,是为电磁兼容工程技术提供理论数据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建模和数值仿真是很有价值的.
热电器件可以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直接相互转换。有研究报道表明Si纳米线具有很好的热电特性。Si作为半导体工业最重要的材料,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工艺成熟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菌水稻变种Xoo(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维管束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隐性抗病基因能提供更持久稳定
宽带宽角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此处的宽角是指45°圆锥空域内)由于其固有的机械特性(如重量轻、体积小、剖面低)和良好的电气特性(如无需进行极化跟踪,宽角内极化失配损耗低)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能带结构,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2×105 cm2/Vs),和饱和漂移速度(~4×107 cm/s),被认为是未来推动微电子技术进步的极具潜力的材料,在高速电子器件与电路方面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