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老人与海》的经典化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明威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其“精湛的叙述艺术”和给“当代风格”带来的重大贡献,这些特点在《老人与海》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也因此《老人与海》成为了世界文学经典。国内最早翻译引进《老人与海》是1950年代,至今已有多个译本,并且因为翻译的政治、文化与审美等多种原因使然,《老人与海》中译本经典内涵不但与原文本比较发生了变化,而且不同的译本暗含着译者不同的意图。  本文首先进行概念梳理,分析了文学经典与经典化的基本内涵,以及翻译文学的经典与经典化内涵,及其与文学经典的不同。其次,运用翻译文学经典与经典化理论分析解读《老人与海》的中译本,发现译本的经典化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其原因主要是文本之外的政治文化等因素,如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等。在结合社会、文化和文学语境的分析中,论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译本《老人与海》的经典意义是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的译本具有出不同的经典内涵,因此是这些不同中译本共同构成了其翻译文学的经典化。
其他文献
论文以散文翻译为例,分析语境在篇章翻译中的重要性。论文第一章介绍了篇章翻译的概念以及给篇章语言学给翻译研究带来的新观点,包括篇章作为翻译单位和篇章作为一起交际事件。
严复(1853-192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与翻译理论家,也是近代第一个较全面地向中国介绍西方学术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译著,也就是著名的“严译八种”,一度被争相阅读;他的翻译标
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生评教逐渐在我国的各个高校开展实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学生评教是教师教学评价中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乃至于课程发展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