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MYB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hznew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纤维是最大的可再生纺织原料,同时也是人工纤维的重要的替代品。棉花纤维细胞作为一种不分支的单细胞,是由胚珠表皮细胞经分化、发育而形成,是高等植物中伸长速率最大、发育最长的单细胞,也是近年来研究单细胞的最好生物模式。研究证明棉花纤维与拟南芥表皮毛都是起源于表皮细胞的单细胞,两者很可能有类似的发育机制。AtMYB0(GL1, NM_113708)是拟南芥表皮毛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基因,是一种R2R3-MYB转录因子基因,在拟南芥表皮毛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拟南芥突变体g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文冠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文冠果节肥高产的最佳施肥配比,本试验以6年生文冠果为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了不同施肥配比和施肥水平处理对文冠果光合生理、生长发育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本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大田不同配方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文冠果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下的叶绿素(Chl)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
学位
普通六倍体小麦当3个亚基Wx-A1、Wx-B1和Wx-D1全部缺失时,小麦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几乎为0,称为全糯小麦。将蓝粒小麦和糯小麦杂交,选育蓝粒糯小麦材料,可以创造新型材料,对小麦育种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利用Wx基因分子标记技术筛选糯性小麦,并对后代材料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主要为蓝粒糯性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蓝粒小麦和白粒全糯小麦材料进行多代的杂交,回交。利用
学位
小麦的穗部性状和萌发相关酶活性与品种的产量、出芽率密切相关,为研究其遗传规律,采用中国春/西农817构建RIL群体(含株系170个),对品种穗部相关9个性状进行表型分析,并进行萌发相关酶活性测定,结合基因型进行QTL定位。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RIL群体进行表型分析,在穗部性状上有显著差异,存在超亲分离,构建的RIL群体在穗部性状方面与酶活性方面适合进行QTL定位。2.选取群体中的170个株系构
学位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对于小麦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主要的授粉控制系统。因此,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对创建、鉴定和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培育超高产杂交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是一种核质互作的遗传现象,目前研究表明,线粒体基因组是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因子的主要载体,小麦细胞质
学位
陕白糯11是陕西及西北地区糯玉米生产上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本试验于2012年6月在陕西杨凌,以陕白糯1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37500、52500、67500株/hm2)和施肥量(纯NPK总量216、324、432、540kg/hm2)对陕白糯11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试验中对鲜食品质综合评价和适宜采收期也做了一些研究,从中得出以下结论:(1)陕白糯11作夏播适宜留苗密度为52500
学位
小麦骨干亲本在小麦新品种培育和创新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对小偃6号及其80份衍生品种(系)利用63对SSR分子标记引物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醇溶蛋白电泳分析,以期对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进行更全面的解析,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结果如下:1、63对SSR引物在81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75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目在1~6
学位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油菜产量、品质的有效手段之一。黄淮流域是我国油菜重要产区之一,选育适合黄淮流域地区以及相似生态地区种植的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的重要课题之一。油菜杂交种纯度的快速、准确鉴定是良种繁育、安全推广、高产高效的重要基础。陕油803(HZ03)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用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ZS09A和双低恢复系SH11配制的双低杂交种,2012年通
学位
随着干旱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作物抗旱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抗旱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根系作为玉米的水分吸收器官与玉米抗旱能力的关系密切,本研究利用水培法对水旱处理下玉米苗期根系部分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了遗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干旱胁迫与正常条件下主根长的遗传模型分别是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与一对负向完全显性
学位
为了探究种植密度对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指数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本实验选择了三个油菜品种:杂油158、秦优7号、予10,并且在三个密度梯度下(45万株/hm2、60万株/hm2和75万株/hm2)对植株的农艺性状、光合作用、倒伏性等进行了考察,利用M6粗纤维测定仪测定了茎秆的木质素和粗纤维含量,采用随机碰撞法对油菜材料的角果进行抗裂角指数测定,同时在课题组大田内挑选了60个油菜品种,筛选出了一批具有高抗
学位
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总产量的提高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作物杂种优势的充分有效利用,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小麦T型不育系育性稳定,多年来众多研究者已转育出一批农艺性状优良的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但是由于异源胞质负效应的存在,致使生产的杂交种饱满度较差,同时其恢复源较少,育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