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既要遵循语言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符合留学生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及心理语言机制。现代汉语本体研究表明,短语发挥着从词到句子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语教学可以为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服务,并且有助于提高留学生言语交际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从这个层面上讲,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在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都十分重要。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中,关于短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主要侧重于对“实词+实词”搭配的短语研究,缺少对短语教学规律的总结和探索。
本研究从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理论出发,分析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短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教学实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比较分析法,分别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以及教材的角度,对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短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作了多维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短语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一、多数教师的短语教学理念十分淡薄,在教学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短语教学模式,只是零散地使用了几种短语教学方法,其目的仅局限于为词汇教学服务;二、多数留学生没有养成短语学习的习惯;三、对外汉语教材普遍没有设置系统的短语教学内容。本研究在指出短语教学薄弱之处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短语教学原则,同时还为探索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短语教学模式,作了积极的尝试,以初级阶段汉语综合课为例设计了常规的短语教学模式。
本研究丰富了短语教学的理论,将短语教学内容的范围从目前的实词组合的短语扩展到实词虚词组合的短语,并且把短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使其为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服务。本研究将短语教学从单一型发展到多样化,以期进一步强化对外汉语教师短语教学的理念,更好地把短语教学落实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从而为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服务,促进留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