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性别的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根据美国学者Vickis Helgeson的观点,国外的性别角色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对男女智力差异的研究,将性别角色作为人格特质的研究,性别角色类型及双性化的研究,性别角色多维度及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
国内性别角色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针对少年、儿童性别角色的研究更是落后于国外学者,特别是小学生性别角色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缺乏充分的实证性研究。正是有感当前研究的不足和缺失,本文试图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别角色进行实证性的探索。
本研究主要参考了Vickis Helgeson的观点,国内学者钱铭怡的研究方法,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五、六年级)为主要对象进行实证性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自编《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别特征问卷》,用以研究11-13岁这一学生群体的性别角色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高年级学生同样包括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双性未分化四种类型。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四种类型上的人数分布比例分别为20.8[%]、20.8[%]、26.7[%]和29.8[%]。(2)男性正性量表和女性负性量表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女性正性量表和男性负性量表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了男性正性气质与女性负性气质属于同一维度,但分别位于本维度的两极;女性正性气质与男性负性气质属于同一维度,分别位于维度的两极。同时,男性正性量表与男性负性量表的相关不显著,女性正性量表与女性负性量表的相关也不显著,且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都很低,这说明了男性正性气质与男性负性气质不在同一维度上,女性正性气质与女性负性气质也不在同一维度上。这与国内中学生及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结构是一致的,有力验证了性别角色模式的双维性。(3)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的观察显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人数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男性化中男生显著多于女生,女性化中女生显著多于男生,双性化中男生略少于女生,双性未分化中男生略多于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