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市作为我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基地,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运动员。业余体校在我国体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业余体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本文以天津市业余体校田径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管理、师资、生源以及训练等各方面进行实地现状调查。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行政管理、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等方面入手,探寻天津市业余体校田径项目现阶段在管理、师资以及训练等诸多方面的现状,发现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与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天津市业余体校田径项目的办学目的主要是培养体育苗子并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其管理模式体育局所属体校和教育局所属体校两种。主要资金来源均由上级拨款,其中人员工资、竞赛组织及场地设施的构建等是经费的主要支出,而用于医疗及后勤保障的经费较少。2.天津市业余体校田径项目形成了“年轻化”、“高学历”的教练员队伍,专项技术等级整体相对较高,教练员普遍表现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在运动员选材方面多以经验为主、各种指标测试为辅,能结合运动项目特征进行选材。3.天津市业余体校田径项目的教练员在制定教学方案、训练计划时对运动员初始状态诊断的重视不够。虽然对训练的负荷量、负荷强度、恢复手段与方法比较重视,但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科学的跟踪管理不足。4.天津市业余体校田径项目的教练员数和在校学生人数存在不同区级到不同地区的较大差距,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生源质量不理想、生源不足以及学生升学、就业困难等因素,是天津市业余体校田径项目在管理、训练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5.天津市业余体校田径项目的运动员,多将影响自己运动成绩的因素归为自身原因,自己的训练态度、训练水平;文化课的压力也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较大影响;教练员水平和教练员的执教态度以及运动员伤病问题,也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学生对业余体校的医疗保障以及膳食情况的满意程度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