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模式融合的北极海冰体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极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冰体积直接与能量平衡有关,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由于海冰厚度数据限制,缺乏对长时间序列海冰体积变化分析。本文利用多源海冰厚度数据,通过数据评估、比较、回归分析和融合获得1979-2018年海冰厚度,利用厚度和面积数据计算近40年体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影响海冰变化的因素包括动力学(变形和输出)和热力学(消融和生长),哪个因素对体积变化的影响较大,及不同时期影响体积的主要因素是否相同需要进一步评估。本文基于海冰漂移数据评估1979-2018年海冰变形、输出量;利用被动微波亮温数据提取海冰消融期和结冰期,讨论这四个因素对不同时期体积变化的影响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多源数据的海冰厚度时空变化。目前基于Cryo Sat-2(CS-2)观测数据有三种反演海冰厚度产品,分别来自德国Alfred Wegender Institute(AWI),美国雪冰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NSIDC),及欧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利用Operation Ice Bridge(OIB)航空观测数据评估这三种产品的精度,NSIDC CS-2海冰厚度与OIB的较接近,ESA与OIB偏差最大,AWI(ESA)和NSIDC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经过海冰厚度不确定性分析表明三种厚度产品差异来源主要是海冰干舷高度的反演算法和海冰密集度。基于回归分析、数据融合和Pan-Arctic Ice-Ocean Modeling and Assimilation System model(PIOMAS)海冰厚度,将Envisat海冰厚度数据覆盖范围(81.5°N)扩张到88°N,获得PIOMAS与Envisat融合数据Envi-PIO,以NSIDC的CS-2海冰厚度数据为基准,分析PIOMAS、Envi-PIO和CS-2的一致性以获得1979-2018年时空连续的海冰厚度数据。根据数据来源不同分析1979-2018年三个时期海冰厚度时空变化:1979年1月至2002年4月,即PIOMAS时期,2002年10月至2010年4月,即Envisat时期,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即CS-2时期,由于卫星高度计观测受夏季融池影响,厚度和体积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长期10月至第二年4月。前两个时期生长期各月海冰厚度显著下降,其中Envisat时期的下降速率大于PIOMAS时期,12月最大,达到-5.9×10-2 m/yr;CS-2时期各月出现了厚度变化的正趋势,且10和11月变化趋势经过了显著性检验。空间上,PIOMAS和Envisat的海冰厚度变化均经过了显著性检验,变化最大的区域均位于加拿大群岛和格陵兰岛以北的厚冰区,而CS-2时期经过显著性检验的正趋势也位于此处。(2)近40年北极海冰体积的时空变化。海冰体积生长期各月的体积变化趋势与厚度相似,其中Envisat时期体积下降速率最大,除了11-12月,其他月下降速率都超过了200 km3/yr,其次是PIOMAS时期,下降速率大于100 km3/yr小于200 km3/yr;CS-2时期海冰体积变化趋势为正,但未经过显著性检验。空间上,PIOMAS和Envisat时期,体积变化最大的区域位于北极中央海域,其次是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和巴伦支海;CS-2时期海冰体积增加较多的区域位于位于格陵兰和加拿大群岛以北。利用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析结果表明厚度变化对体积变化影响大于面积。通常冰龄越大,厚度越大,1984-2018年多年冰的面积下降速率达到-6.5×104 km2/yr,其中五年以上的冰的下降速率最大(-8.2×104 km2/yr),Envisat时期多年冰的剧烈减少导致这一时期的体积急剧下降。(3)海冰变形和输出对体积变化的影响。近40年海冰漂移速率逐渐增加,海冰漂移速率和厚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海冰变形率在近四十年也逐渐增加,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较小,春冬季较大,辐聚作用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对加拿大群岛以北,对其量化获得辐聚指数(Ice convergence index,ICI),CS-2时期ICI大于0的月份占这一时期的65%左右,表明CS-2时期海冰辐聚作用发生较频繁,其对CS-2时期体积增加有一定影响。弗莱海峡是北冰洋海冰输出的主要通道,1979-2018年,弗莱姆海峡海冰面积年输出量显著增加,面积输出对2007、2012年海冰面积的极小值年有一定的贡献。1979-2018年生长期体积输出量和其占海冰体积总量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趋势,表明体积输出量对生长期体积变化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利用线性回归和5-9月面积输出量计算5-9月体积输出量,这一时期的体积输出量与多年冰面积的有显著的负相关(R=-0.39),而夏季北极海冰以多年冰为主,表明海冰的体积输出对多年冰面积变化有一定影响。(4)消融期和结冰期对体积变化的影响。1979-2018年,海冰的开始(持续)消融日期(early/continuous melt onset,EMO,CMO)逐渐提前,变化速率为-0.15(-0.23)天/年,开始(持续)结冰日期(early/continuous freeze onset,EFO,CFO)逐渐推迟,变化速率为0.71(0.61)天/年,内部(外部)消融期长度(EFO–CMO,CFO-EMO)逐渐延长,变化速率为0.93(0.75)天/年,七个子海区中变化最大的为巴伦支海,其次是喀拉海、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与海冰体积和厚度空间变化较大的区域相对应。PIOMAS和Envisat时期的消融期长度显著延长,Envisat时期消融期延长的天数大于PIOMAS时期,CS-2时期变化不显著;开始(持续)消融日期与体积变化的相关性(R<0.8;R<0.4)小于开始(持续)结冰日期(R>0.8)。消融期海冰的变化量主要是消融和输出组成,其中消融量占体积总变化量90%以上,表明消融是影响海冰变化的主要因素。海冰的消融期长度与海-气温差呈负相关,海-气温差越大越利于热量的释放,促进结冰过程。综上,经过对PIOMAS、Envisat和CS-2时期海冰厚度和体积变化的研究发现,海冰厚度和体积在不同时期变化不同,先减少,再急剧下降,最后趋稳,进一步研究发现厚度对体积变化影响较大。讨论近四十年海冰变形和输出、生长和消融期对体积变化影响,合理解释了不同时期厚度和体积变化的原因,为今后模式预测海冰变化提供了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有机室温磷光(organic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与有机长余辉(organic long persistent luminescence,OLPL)材料在信息加密防伪、生物成像、白光照明、水氧传感、有机电致余辉器件和圆偏振发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对有机磷光材料或者有机长余辉材料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磷光量子产率的同时提高磷光寿命。在过去的几十年
目的:(1)系统地分析缺血性脑卒中(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特异血清microRNAs(miRNAs)的表达特征;探讨IS和TIA患者特异血清miRNAs的临床应用价值;(2)证实miR-23b-3p和miR-29b-3p与预测靶基因之间的靶向关系,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参与的分子调控网络和具体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混合血清样本Taq Man低密度芯片初筛以及单个血清样本的实
作为一种新型的超宽禁带半导体,β-Ga2O3具有超宽带隙(~4.9 e V)、高击穿电场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势,在光电材料和功率器件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其中,纳米结构的β-Ga2O3材料同时具有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优势和纳米材料的特征,并且能够表现出薄膜结构所不具备的新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在气敏传感器、紫外探测器、微型光电子器件和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关于β-G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絮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看,疾病通常是由于蛋白质质和量的改变导致的细胞功能絮乱,最终引起的人体某个或某些器官的异常工作。在分子生物学中,与疾病相关的生物表征、关联性问题等研究在疾病分析、诊断和疾病治疗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方法能够得到较为准确且置信度高的实验结果,但实验成本高、效率较低且无法验证所有可能的样本。而基于计
背景:T细胞过度活化和克隆扩增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进程中常见的免疫失衡现象,在自身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度活化T细胞衰老可能是SLE发病进程中抑制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机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SLE取得较好疗效,但其对T细胞衰老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hUC-MSCs在治疗SLE中对CD4+T细胞衰老的具体作用,深入探讨hUC-MSCs对C
在特定的有机半导体中,单线激发态的能量大约是三线激发态的两倍,单个单线态激子可以转换成一对三线态激子,也即单线态裂分过程。单线态裂分实现了光电转换量子效率的倍增,原则上能将单节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能量效率的理论极限从33%提高到45%。单线态裂分已被成功引入原型器件结构中实现了特定波段光电转换的效率提升。为进一步实现实用化,设计和合成合适的单线态裂分材料,我们亟需理解单线态裂分的物理机制。一般认为
新文化史学是批判与质疑新史学而产生的史学潮流,它注重文化的解读与阐释。新文化史学的研究理路为教育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提供了诸多启示。教育史学研究的转向路径为:研究对象下移到普通民众;研究领域拓展得更为广域丰富;研究方法注重跨学科采借;表达方式转为生动形象的叙事;史料来源变为多元化搜集。这些路径转向也是教育史研究摆脱自身困境的应对之措。
锕系元素的成键和反应性研究对未来核能的发展、核废料的循环利用及理解f区元素的成键本质至关重要。贫铀(238U)是一种稳定的锕系金属核素。因此,化学家常以金属铀配合物为模型,来探究锕系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进入21世纪以来,金属有机铀化学实现了快速发展,一系列铀化合物在催化、小分子活化、单分子磁体等方面展现出独特性能。众所周知,配体对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人们发现基于不同配体的金属铀配合物具有不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因各种疾病或病理因素导致的胃肠道功能障碍病人的首要营养支持治疗方式,挽救了数以万计病人的生命。PN长期实施可导致糖代谢紊乱,主要表现是血糖稳定下降,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传统观念认为PN时高血糖和低血糖分别是由于机械性输注含糖物质和胰岛素不当使用、PN突然停用所致。然而,PN糖代谢紊乱缺乏进一步的机制探索。肠
全球性同期造山带是连接超大陆中各陆块的重要纽带,其造山带信息可经剥蚀-沉积系统保存于这些陆块的陆源沉积记录中。从源汇关系新视角,研究华南地块自形成后最早一套沉积记录——南华系-奥陶系,不仅可丰富地质资料、澄清古地理认识争议,而且可通过辨析造山带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华南地块在同期全球构造体系中的位置。基于野外广泛调查及获得的来自华南地块南华系至奥陶系中部新素材,本文进行了锆石U-Pb-Hf同位素及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