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药及其制剂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并探讨的热点问题。肝脏是人体的中心代谢器官,也是中药毒性发生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脏器之一,中药肝毒性的快速筛选与评价系统研究是目前中药现代化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毒理芯片技术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毒理学评价方法,其具有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优点,是毒理学研究的一个理想的技术平台。建立一套科学的用于中药肝毒性研究的毒理芯片及评价体系将极大的促进中药的肝毒性研究。从庞大的基因库中筛选出与肝毒性密切相关的基因和探讨不同肝毒中药致肝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构建肝毒性评价毒理芯片和建立肝毒性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实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实验分别研究了临床广泛应用的典型肝毒中药黄药子,千里光在两个时间点(给药15天组,给药30天组)致小鼠肝损伤的基因表达谱分析,筛选了与肝损伤密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探讨了它们致肝损伤的可能分子机制。结合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即酒精性,CCL4性和免疫性三种典型肝损伤模型的基因表达谱实验的结果,筛选到了8条共同差异表达基因。针对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芯片数据的聚类分析,探讨了不同肝损伤模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及差异表达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功能分类、未知基因功能预测,并对重要基因进行了生物学功能的分析、代谢通路分析等,从而为分子水平上揭示肝损伤的病理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提供理论基础,为开发保肝护肝新药提供有意义的作用靶点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