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也是重要的乡村旅游资源,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上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其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研究也一直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保护与利用之间相互关联和影响,如何促进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更是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以萝卜寨羌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传统村落保护与传统村落重要的利用方式旅游开发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变化特征,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汶川县萝卜寨村是典型的羌族传统村落,羌族文化浓厚且旅游开发利用较早,具有研究的可行性。本文首先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和羌族传统村落实际发展基础上,构建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羌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评价相关模型,分析了2012-2019年间萝卜寨羌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并提出促进萝卜寨村耦合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羌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涉及到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需要构建遗产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旅游系统四大新系统层,建立层次分明、利于评价的羌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2012-2019年“萝卜寨羌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目标系统综合质量指数和耦合协调度较低,且整体起伏趋势较小,耦合协调度在0.514-0.694之间波动,先缓慢下降后缓慢上升,主要障碍因子由涉及社会、生态系统向涉及遗产系统、社会系统和旅游系统转变,且数量有所增加。(3)2012-2019年间遗产、生态、社会和旅游系统层的综合质量指数、耦合协调度及主要障碍因子变化明显。2012-2019年遗产系统综合质量指数、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在0.467-0.874之间变化,主要障碍因子也发生更替,且数量增多;2012-2019年生态系统综合质量指数、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在0.077-0.893之间变化,主要障碍因子逐渐减少,目前主要存在生态设施运行和维护问题;2012-2019年社会系统综合质量指数、耦合协调度中间略有波动,但是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在0.112-0.884之间变化,主要障碍因子从2016年开始逐年减少明显。2012-2019年旅游系统综合质量指数、耦合协调度整体为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在0.380-0.834之间变化,变化趋势较大,主要障碍因子数量较多。(4)萝卜寨羌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发展,需要政府、社会资本方和村民三方协同参与,共同消除障碍因子,不断巩固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优化提升遗产系统和旅游系统,促使四大系统协同向好发展,共同促进萝卜寨羌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发展。其中遗产系统需要探求社会资本、政府和村民的协同合作发展模式;生态系统发展应该以政府和村落为主导,引领社会资本一起参与;社会系统发展应该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资本为助力;旅游系统应该以社会资本为主导,政府和村民协同参与。最后,基于各个系统及目标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时序特征分析,从遗产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旅游系统四大系统层出发,以继续巩固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发展,不断优化提升遗产系统和旅游系统为调控思路,为萝卜寨羌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发展提出调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