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硅基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比容量,合适的放电平台(~0.4 V vs.Li/Li+),储量丰富,价格便宜,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最有希望替代当前的石墨负极的候选者之一。但是由于硅基材料具有差的导电性,在充放电过程中大的体积变化和低的首次库伦效率等问题,导致了硅基材料容量的快速衰减。由于硅基材料的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商业化的硅碳负极中硅的含量普遍低于20%,限制了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对硅基材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基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比容量,合适的放电平台(~0.4 V vs.Li/Li+),储量丰富,价格便宜,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最有希望替代当前的石墨负极的候选者之一。但是由于硅基材料具有差的导电性,在充放电过程中大的体积变化和低的首次库伦效率等问题,导致了硅基材料容量的快速衰减。由于硅基材料的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商业化的硅碳负极中硅的含量普遍低于20%,限制了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对硅基材料进行了卵壳结构的设计和预锂化的研究。研究和分析了合成的卵壳结构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能、原位锂化形貌的变化和原位锂化的电化学行为。此外,提出了一种在预锂化后进行表面钝化的策略解决了预锂化后的电极在空气中不稳定的问题,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钝化的原理。通过卵壳结构的设计和预锂化成功地提升了硅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首次库伦效率,为硅基材料的大规模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采用控制酚醛树脂生长条件的方法包覆纳米硅,然后通过丙酮选择性溶解内部聚合度低的酚醛树脂合成了卵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通过调节各反应物的比例可以灵活调节卵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参数,包括碳壳的厚度、预留空隙的大小和单个碳壳中所包含的Si颗粒的数量,便于其达到最佳的电化学性能。优化后的卵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1993 m Ah g-1的可逆比容量,对应首次库伦效率为65.3%。在10 A g-1大的电流密度下,展示了799 m Ah g-1的倍率容量。在2.0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后依然保持有1018 m Ah g-1的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73.5%。此外,由于这个方法不依赖于电化学活性材料的形貌和合成过程,也适用于制备卵壳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磷化物和硫化物、锡基材料等储能材料。采用低成本的镁热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中空多孔的碳包覆硅球(Hp-Si@C)。镁热反应的过程中通过引入Na Cl热量吸收剂成功地抑制了电化学惰性的碳化硅副产物的生成。中空多孔的结构设计促使了Hp-Si@C比纳米硅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2699 m Ah g-1的可逆比容量,对应首次库伦效率为71.6%。在10 A g-1大的电流密度下,倍率容量为865 m Ah g-1。在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依然有1228 m Ah g-1的比容量,容量保持率为69%。原位的微分电容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恒电流间歇滴定等测试进一步表明Hp-Si@C比纳米硅具有更好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考虑到SiOx比Si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更小的体积膨胀且更便宜,采用了自转换的方法制备了壳厚度可调的碳包覆中空SiOx球复合材料(H-SiOx@C)。壳厚度为35 nm的H-SiOx@C展示了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1475 m Ah g-1的可逆比容量,对应72.2%的首次库伦效率。在10.0 A g-1的电流密度下,展示了755 m Ah g-1的倍率容量。在1.0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仍然具有1126 m Ah g-1的可逆容量,对应容量保持率为91.2%。在2.0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展示了876 m Ah g-1的可逆比容量,对应容量保持率为80.1%。为了提升硅基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通过电化学预锂化和随后的热钝化制备了在空气中稳定的预锂化H-SiOx@C(ASP-H-SiOx@C)负极。通过XPS表征对钝化机理的探究发现,钝化的实现归功于加热处理使预锂化的H-SiOx@C表面形成了一层在空气中稳定的Li2O,保护了内部化学活性高的LixSi。这个ASP-H-SiOx@C负极在暴露于空气(相对湿度10%~20%)中48 h后仍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1438 m Ah g-1的可逆比容量,对应99.2%的首次库伦效率。在10.0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展示了753 m Ah g-1的倍率容量。在1.0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圈后依然具有1059 m Ah g-1的可逆比容量,对应89.8%的容量保持率。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高大空间已然成为民用场合特别是公共建筑中最重要的空间组织形式之一。但是,高大空间通高、体量大,内部空气流动过程复杂、热环境动态不均。在研究数据不足和研究手段不尽成熟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热舒适性和建筑节能更高的要求,当前设计难以做到因时、因地制宜。区域模型能够作为宏观节点模型和微观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过渡方法,有
广义Kuramoto模型的渐近行为是多个体耦合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在图像识别和电网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两类广义Kuramoto模型,分别是二元模式识别模型和电网模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一类具有相互正交标准模式的广义Kuramoto模型。作为一个满足周期性的梯度系统,该模型的任意解都收敛至系统的平衡点。通过建立二元模式与系统平衡点之间的对
电极材料的结构是决定其电化学性能的因素之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与电极材料在微纳米尺度上的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理解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尤为重要。碱金属负极(锂、钠、钾)的广泛研究和使用为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契机。但是,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块体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普遍存在反应不充分、结构坍塌等问题。为了研究其失效机制,且考虑到复杂、封闭的电池体系循环过程
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引起一系列环境灾害,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然而,CO2作为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它的捕获与转化对实现CO2减排及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这一领域中,利用环氧化物与CO2通过环加成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该反应满足绿色化学的可持续性原则,原子经济性达到100%,无疑是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CO2是一种惰性分子,所以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来催化CO2转化显得尤为
利用以太阳能作为驱动力的光催化技术将CO2转化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太阳能燃料和化学品是解决当前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发展高效的光催化材料体系以促进CO2还原制备太阳能燃料具有重要意义。Z型异质结光催化体系可以有效促进电荷转移和分离,同时保留光生电子和空穴较高的热力学反应能力,从而高效的引发有水参与的光催化CO2还原和水氧化两个半反应。BiVO4具有较深的价带能级,非常有利于促进光催化还原CO2
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以及光电性能优异等优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已成为光伏领域的后起之秀。尽管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PCE)使PSCs成为商业化光伏产品中有力的竞争者,但决定其商业化的主要因素正在转向电池的长期操作稳定性及与铅有关的环境污染问题。相比于无铅钙钛矿光伏器件的低效率和稳定性,铅元素和2,2’,7,7’-四[N,N-二(4-甲氧基苯
日前,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山东省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系统性最强、支持力度最大的中医药医保政策文件,包括支持中医药机构发展、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支持中医诊疗技术发展、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支持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支持中药材产供销一体化、提高中医药机构医保基金使用效益等7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
粘合剂被定义为一种具有粘性的物质,其可以将两种不同特性的材料粘合在一起。随着经济和科学的飞速发展,粘合剂材料已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房屋建筑、木制家具、保护膜和标签等许多领域。由于市售的粘合剂在潮湿环境下与被粘物表面的粘接力较低,影响了粘合剂在特殊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开发一种能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中都具备优异粘接性能的粘合剂是目前界面科学和技术中的重大挑战之一。在自然界中,生物贻贝具有优异的粘附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寒冷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多年冻土区和季节性冻土区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75%。冻胀现象是冻土区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冻胀而引起工程的失事也数见不鲜。目前对冻胀现象的描述主要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框架下的多物理场耦合方法,该方法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备受国际各个国家学者和政府的关注。然而,由于计算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及对冻胀机理的认识不足,仍有大量问题困扰着学者和各行工作者。
作为一类典型的发光材料,稀土配位聚合物以其窄带发光、长发光寿命、高量子产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材料和发光检测等多个领域。近期,人们对环境污染及人体健康愈发重视,因此对多种有毒污染物以及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亟待实现。为满足不同物质检测的需求,本论文以功能为导向,使用五种氮杂环芳香羧酸有机配体与稀土离子配位,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19例具有不同官能团、不同维数以及不同带电性质的稀土配位聚合物。通过单晶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