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民族问题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留下了丰富的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论述与实践经验。我们可以从他的相关论述中吸收、借鉴和超越哪些基本观点,同时,又从其关于多民族国家建构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这都值得关注。从列宁是“如何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这一“中心之问”出发,大体而言,可以把他关于民族问题的主要论述划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1903年前后至1912年,聚焦的是如何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政党的问题。这一时间段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阶段。一个阶段是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后,列宁赋予这次代表大会以“建立政党”的使命和意义。在建党过程中,最恼人的组织问题之一就是它与帝国各地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族政党之间的关系问题,这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犹太崩得和波兰社会民主党。犹太人问题和波兰问题进而引发了列宁关于民族问题的两条基本原则提出与初步讨论。另一个阶段是1905年革命期间及其失败后,再次引发了民族政党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之间的关系讨论,最终在1912年形成了列宁“最坏类型的联邦制”的评定。简而言之,这一时间段的主题是列宁如何处理和定性民族与政党的关系问题。期间,列宁初步提出和阐释了民族问题上的两条基本原则,即反对民族文化自治和维护民族自决权。第二个时间段从1912年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之前,争论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纲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关于民族问题的争论特别尖锐地展开了,争论的焦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应该如何处理民族问题。后来在1915年和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炽烈之际,这一问题仍然继续着。就民族问题而言,在维护民族自决权的同时,列宁及其支持者斯大林特别对民族文化自治展开了批判。这一时间段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话”民族主义,列宁面临着更为直接的民族与阶级的“困难对话”问题。为此,列宁与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展开了争论。第三个时间段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围绕的是如何构建和维护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革命胜利后,俄国进入苏维埃政权时期,面临着国家结构形式、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政策等问题;1922年苏联国家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时期的主题是如何解决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可以说,列宁面临着与民族相关的三对主题,即民族与政党、民族与阶级、民族与国家。当然这三个时间段的划分与在时间段内面临的主题并非是泾渭分明的,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列宁需要关注的焦点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各有侧重。如何具体认识和处理这三对主题,是革命者列宁在民族问题上的着力点。实际上,贯穿这三个时间段(三对主题)的是这样一条主线,即列宁关于民族问题上的两条基本原则,即反对民族文化自治和维护民族自决权。某种程度上,关于两条基本原则的提出、讨论及运用的过程,就是列宁民族问题理论与实践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及其一般立场的支持者斯大林在这两条基本原则上的立场和态度发生了变化。以上,本文围绕列宁如何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这一个中心,通过历时性视角,在梳理列宁的相关论述与具体实践基础上,析出和评述三对主题,以列宁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两条基本原则为主线,试图动态把握列宁的民族理论和具体实践。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主要有:一是从分期研究的视角,全面系统地梳理列宁有关民族问题的理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列宁民族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而以往对列宁的相关研究较多主题分析而较少历时研究,较多教条引用而较少语境分析,较多应用移用而较少反思对话。二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比较研究,动态认识列宁不同时期的相关理论论述。在不同的时期,列宁面临着不同的民族问题,列宁相关论述也随之各有侧重,结合知识背景,把握列宁相关论述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以及影响。同时,注重列宁与同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包括卡尔·考茨基、奥托·鲍威尔、卡尔·伦纳、罗莎·卢森堡等人的理论对话。三是重新认识和评价列宁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理论,比如民族自决权、区域自治和民族文化自治。
其他文献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传统配电网规划设计方法在某些环节已不再适用,需要优化配电网规划策略以适应配电网的实际发展。在考虑大规模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与多元负荷2个关键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配电网规划全流程,从系统需求预测、电力电量平衡、变电站设计、配电网网架规划等方面提出了策略优化建议,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底色,马克思基于巴黎公社政治实践撰写的《法兰西内战》一书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创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坚持继承巴黎公社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对巴黎公社民主政治进行了创新。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在实践中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理论。
体育运动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膳食营养是开展体育健身运动的物质基础,能有效缓解机体运动疲劳、补充机体所需营养,提升运动效果。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需要遵循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饮食摄入与能量消耗相适应的原则。基于此,本文提出辅助体育运动的膳食营养搭配应选择正确的饮品、合理搭配饮食、养成良好的进食规律等措施,以期将膳食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
荒漠化地区由于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廉价的土地资源而成为建造大型光伏电站的首选之地,光伏产业目前也是土地荒漠化地区重点发展产业。由于频繁的风沙活动,沙尘沉降是影响这类地区光伏电站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大气降尘对荒漠化地区光伏板的影响机理及其除尘技术研究已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然而,我们基于Mie散射理论的仿真结果表明,颗粒会导致其前向散射场的近场增强。尽管这种增强作用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锐减,但是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又称甲鱼、团鱼等,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鳖科(Trionychidae)、鳖属(Pelodiscus),广泛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的淡水河流和湖泊中。中华鳖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雄性个体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显著高于雌性个体,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利用性别控制技术进行中华鳖的全雄育种,提高子代的雄性率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意义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深切呼唤合理、有度的高质量作业。立足单元整体,探索数学作业设计,需要我们把握单元目标,推进作业的整体化;丰富单元内容,推动作业的跨学科化;拓展时空,实现课内外作业的一体化,进而助推小学数学作业的整体设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探讨不同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对甘蔗生长、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分析最佳减肥模式,为科学指导甘蔗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空白对照(CK0)、常规施肥(CK1)和滴灌+常规施肥(CK2)为对照,设置1个膜下滴灌施肥处理T100(施肥量同CK1)以及3个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处理T80、T70和T60(减量20%、30%和40%),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蔗糖分、产糖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利用率等
<正>身体缺什么营养素,可通过饮食搭配来补充。缺哪种营养素会出现什么症状?吃什么组合搭配能够快速补起来?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饮食问题。钙缺乏钙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我国居民普遍缺乏。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不断有钙从骨骼中进入血液,血液中也有钙不断进入骨骼中,产生一种动态的平衡。孩子缺钙影响生长发育迟缓。出现骨质软化变形,形成X形腿或O形腿;胸骨变形,形成鸡胸;头骨变形,形成方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