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江淮梅雨暴雨的诊断与数值模拟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江淮地区2003年梅雨期20场暴雨中心的湿位涡及其正、斜压分量,发现:(1)依据降雨中心的对流稳定度及实时降雨性质可将梅雨暴雨分为4类,第一类层结稳定,有雷雨或阵雨;第二类层结不稳定,有雷雨或阵雨;第三类层结稳定且为稳定降水;第四类层结不稳定但为稳定性降水.(2)第一类暴雨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二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这两类暴雨雨量较大;后两类雨量较小.(3)梅雨暴雨中心上空及其南部高层多伴有湿位涡正压分量的相对小值区,这多数与高层的惯性不稳定有关.(4)斜压性、湿对流不稳定、湿对称不稳定和高层惯性不稳定都是形成梅雨暴雨的原因,其中高层的惯性不稳定与中低层的对称、对流不稳定联合尤其容易导致暴雨加强.利用常规观测及NCEP再分析资料,运用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3年梅雨期发生在江南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强降雨范围、大小基本模拟正确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结果考察暴雨发生原因.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火山灰气溶胶影响了大气成分,破坏了大气中的臭氧层,影响着全球的气候。火山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分布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每个火山的个性特征很大,因此对这些火山喷发后火
  本文利用小波和EOF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前汛期(5-6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分布上,1961-2001年基本可以分为多雨、少雨和多雨三个阶段。在空间分布上,福
新中国成立后,吴晗和郭沫若同在北京任职,过往甚密。吴晗常去郭老家作客,郭老一看到吴晗来总是很高兴,两人开怀畅谈,大多是谈学术界的问题。在学术观点上,郭老和吴晗有一致也有分歧。他们一起探求,一起争议,一起磋商,求同存异。其中有关武则天的研究和探求是比较突出的,他们互相请教,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在为武则天翻案的问题上,郭沫若得到了吴晗的支持    50年代末,郭沫若着手创作剧本《武则天》,以武
为了检验T213模式的性能与产品的质量,了解其可预报性,本文用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5月31日两年5个月的资料,计算模式总体场的标准误差和相关系数;同时采用5×5经纬度网格,计算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