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江淮地区2003年梅雨期20场暴雨中心的湿位涡及其正、斜压分量,发现:(1)依据降雨中心的对流稳定度及实时降雨性质可将梅雨暴雨分为4类,第一类层结稳定,有雷雨或阵雨;第二类层结不稳定,有雷雨或阵雨;第三类层结稳定且为稳定降水;第四类层结不稳定但为稳定性降水.(2)第一类暴雨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二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这两类暴雨雨量较大;后两类雨量较小.(3)梅雨暴雨中心上空及其南部高层多伴有湿位涡正压分量的相对小值区,这多数与高层的惯性不稳定有关.(4)斜压性、湿对流不稳定、湿对称不稳定和高层惯性不稳定都是形成梅雨暴雨的原因,其中高层的惯性不稳定与中低层的对称、对流不稳定联合尤其容易导致暴雨加强.利用常规观测及NCEP再分析资料,运用MM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3年梅雨期发生在江南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强降雨范围、大小基本模拟正确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结果考察暴雨发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