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渔业资源不仅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随着渔船的不断增多,人们对渔业资源的捕捞能力不断加强,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如果捕捞强度一直增大,就会对渔业资源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对其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最终造成资源量的下降。近几年几内亚比绍的外国渔船不断增多,而中水中国水产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水)在几内亚比绍渔场的渔船产量受到影响,并且产量在2015年下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解释产量下降的原因以及几内亚比绍专属经济区的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为科学的捕捞提供依据。根据中水在几内亚比绍渔船作业提供的2011年至2015年渔获生产统计数据(渔获物种类、重量、渔船位置、种类级别等)。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TL)以及环境数据(叶绿素、海水表面温度、北热带大西洋指数、大西洋涛动指数),研究几内亚比绍近海海域渔业资源变动情况。获得以下结果:将渔获物年产量、月产量数据,按鱼种的目进行分类,通过分析得出:鲈形目Perciformes、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鲹形目Carangiformes为主要渔获种类。1月至4月,产量最多的是鲈形目,其次是鲹形目、鲽形目;4月至7月,鲽形目的所占比例最高;7月至12月,鲈形目产量最多。鲈形目的高产月为10月、11月这两个月;鲽形目的高产月为6月至7月;鲶形目高产月份也为10月、11月。鯵形目的高产月份为2月、3月。将黑斑十指马鲅、红齿海鲇产量按年为单位进行求和,将级别换算成体长范围,分析得出:平均体长呈逐渐减小趋势,但是并没有小型化,只是受某些因素影响,小个体数量增长速度高于大个体的增长速度。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对黑斑十指马鲅、红齿海鲇的CPUE进行标准化,得出黑斑十指马鲅CPUE受纬度、经度影响,随着纬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经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CPUE年间波动较小,没有明显规律。每年2月、9月为CPUE高产月份,2月至9月呈上升的趋势,9月至12月呈下降趋势。且作业类型对CPUE也存在影响,B(双网作业)作业类型比A(单网作业)作业类型的影响较大。红齿海鲇受纬度、经度影响,随着纬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经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每年6月至9月为CPUE高产月份,2月至9月呈上升的趋势,9月至12月呈下降趋势。且作业类型对CPUE也存在影响,B(双网作业)作业类型比A(单网作业)作业类型的影响较大。通过黑白十指马鲅和红齿海鲇的月产量,建立Schaefer模型,计算参考点,做鱼类资源变动与参考点关系图,可以看出黑斑十指马鲅和红齿海鲇均没有过度捕捞。这两个优势鱼种仍可以继续捕捞。此外,通过各鱼种的月产量、各鱼种的营养级,计算得出整个渔场的平均营养级、营养级平衡指数。通过分析平均营养级、营养级指数、渔获产量得出整个渔场海海域生态系统并未遭到破坏,渔业资源未被充分开发。对渔获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以分析环境因子对产量及其组成的影响。得出北热带大西洋指数、温跃层上界深度、海水表面温度是影响渔获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从优势物种来看,黑板十指马鲅主要受北热带大西洋指数和温跃层上界温度这两个环境因子的影响。双网作业时,黑斑十指马鲅与NTA、温跃层上界温度这两个环境因子都呈负相关,且各年变化相一致。单网作业时,与这两个环境因子无明显关系。双网作业时,红齿海鲇与温跃层上界温度这个环境因子呈正相关,且各年变化基本相一致。与NTA无明显关系。单网作业时,与这两个环境因子无明显关系。本研究认为,几内亚比绍近海海域生态系统并未遭到破坏,渔业资源未被充分开发,渔场仍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