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及融合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技术关键在于确保椎弓根螺钉经较为狭窄的椎弓根的骨性管道到达椎体,本研究通过影像学资料的测绘统计,提供以腰椎关节突关节面及棘突为参照经椎弓根内固定的相关参数,为腰椎经椎弓根置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男、女各50例L1-L5腰椎CT轴位平扫图像椎弓根轴线层面上对关节突关节面后缘距离椎弓根轴线的水平距离(D)、椎弓根轴线的外展角(e角)及关节突关节面后缘和椎弓根内侧壁连线与矢状线线的夹角(根面角γ角)进行测量;在该男、女两组各50例DR腰椎侧位片上对L1-L5椎弓根轴线与同椎体棘突上缘夹角(α角)进行测量,并于侧位片上分别将L1-L5椎弓根由上致下均分为Ⅰ-Ⅴ区,统计上位椎节的下关节突下缘及棘突上缘根部投影在椎弓根各区的分布概率;分别统计分析D、e角、γ角、α角在不同性别间同一椎节上的差异性及D、e角、γ角、α角在L1-L5不同椎节间的差异性,统计分析e角、γ角在同一椎节上的差异性。结果:腰椎椎弓根轴线均位于上关节突关节面外侧,D、e角、γ角、α角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L1-L5椎节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角、γ角除在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L2-L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①椎弓根轴线平面上腰椎关节突关节面后缘距椎弓根轴线的平均水平距离(D):Ll为5.47mm、L2为5.98mm、L3为8.10mm、L4为8.55mm、L5为11.48mm。②椎弓根轴线的平均外展角(e角):Ll为10.12°/L2为12.76°、L3为15.95°、L4为18.63°、L5为25.24°。③关节面后缘和椎弓根内侧壁连线与矢状线线的平均夹角(根面角γ角):L1为10.54°、L2为11.33°、L3为10.91°、L4为14.24。、L5为19.06°。④椎弓根轴线与同椎节棘突上缘的平均夹角(α角):L1为7.32°、L2为6.20°、L3为7.93°、L4为10.28°、L5为19.38°。⑤上位椎节的下关节突下缘(即上关节突关节面下缘)在椎弓根Ⅰ-Ⅴ区分布概率为:Ⅰ区1.6%、Ⅱ区26.4%、Ⅲ区71.4%、Ⅳ区0.6%、Ⅴ区0%。⑥棘突上缘根部在椎弓根Ⅰ-Ⅳ区分布概率为:Ⅰ区0.2%、Ⅱ区12%、Ⅲ区73.4%、Ⅳ区14.2%、Ⅴ区0.2%。结论:以腰椎关节突关节面及棘突为参照定位腰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具有可行性及个体化意义,简单实用,且在关节突关节增生时具有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