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家庭、学习、工作以及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类紧张性刺激,高中生生活压力事件主要来源于受惩罚、丧失、人际压力和学习压力方面;学习倦怠是指学生由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在学习中可能开始退缩或不愿投入精力,最后导致了身体、情绪、态度等方面的耗竭,进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目标和理想,学习成绩降低的同时,自我价值感也有所降低,高中生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低成就感维度;应对方式是指个体为了控制、降低或者最小化压力性事件而做出行为或者心理方面的努力,包括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类;心理一致感是个体对生活的总体的感受和认知,即一种普遍、持久、深入的自信心,是一种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高中生的心理一致感集中表现在可理解感和可控制感方面。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也可以通过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心理一致感能够增强生活事件与积极应对方式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影响学习倦怠水平。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一致感量表对陕西省两所高中8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经统计检验上述四个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适用于本研究;(2)高中生生活事件主要来源于受惩罚、丧失、人际压力和学习压力方面,其中家住农村的学生高于家住城镇的;(3)高中生学习倦怠现象在低成就感维度表现明显,非班干部高于班干部,文科高于理科,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高三学生高于高一和高二;(4)在高中生积极应对方式方面,班干部高于非班干部,家住城镇的高于家住农村的;家住城镇的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也高于家住农村的;(5)高中生心理一致感理科高于文科,班干部高于非班干部;(6)高中生生活事件、学习倦怠、应对方式和心理一致感四者之间均显著相关;(7)高中生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8)高中生心理一致感调节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即调节了生活事件与积极应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