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胰岛细胞瘤临床病理鉴别诊断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76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乳头状瘤(SPT)与胰岛细胞瘤(ICT)临床病理鉴别诊断要点及β-catenin基因突变分析在SPT与ICT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对24例原诊断为SPT或ICT的病例,分别作HE、PAS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合其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复诊并分为SVT组与ICT组。运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β-catenin在SPT与ICT肿瘤细胞胞核的表达差异;显微切割肿瘤组织,PCR法扩增β-catenin基因的第3个外显子,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DNA测序研究其突变情况。 结果:瘤细胞的退行性变及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ACT、AACT、Vim(+),CK(一)有助于SPT与ICT的鉴别。10例SPT中有8例瘤细胞核β-catenin呈弥漫阳性表达,而14例ICT瘤细胞核β-catenin表达均为阴性;10例SPT中9例有β-catenin基因第3个外显子的点突变,而14例ICT均没有β-catenin基因第3个外显子的突变。 结论:系统总结了SPT与ICT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要点。β-catenin基因第3个外显子的突变及β-catenin在瘤细胞核的弥漫阳性表达可鉴别SFT与ICT。
其他文献
’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株2号’毛白杨(以下简称北林雄株)具优质、速生、丰产、适应性强的特点,而且不飞絮、树形美.自1997年大面积推广三倍体毛白杨育苗造林,2002年引进2个
目的:探求溶酶体蛋白ATP6V0d2对巨噬细胞及小鼠感染沙门氏菌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1.取野生型和Atp6v0d2基因敲除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BM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