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求溶酶体蛋白ATP6V0d2对巨噬细胞及小鼠感染沙门氏菌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1.取野生型和Atp6v0d2基因敲除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BMDM)感染沙门氏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杀菌功能;2.野生型和Atp6v0d2基因敲除小鼠经口饲喂感染沙门氏菌,记录小鼠死亡率,分不同时间点检测小鼠体脾脏、结肠、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等器官中细菌感染状况;3.将沙门氏菌与野生型和Atp6v0d2基因缺失巨噬细胞共培养,采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自噬体水平,同时,采用免疫荧光定位细胞内细菌与溶酶体。 结果:1.Atp6v0d2基因敲除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未发生改变,但其对细菌的降解功能显著减弱;2.较野生型小鼠,Atp6v0d2基因敲除小鼠感染沙门氏菌后,其脾脏、结肠、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等器官内入侵细菌数明显增多,小鼠死亡率显著增高;3.相较野生型的巨噬细胞,Atp6v0d2基因敲除巨噬细胞内自噬体水平明显升高,且细菌与溶酶体的共定位明显减少,未被降解清除的细菌增加。两组之间上述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ATP6V0d2通过介导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促进巨噬细胞对沙门氏菌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