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碗藓原丝体的诱导、光合特性及其原生质体的转化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硕士学位研究对小立碗藓原丝体的诱导和保持、原丝体的光合生理和原丝体的原生质体的外源基因转化这三方面作了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小立碗藓是一种苔藓植物,野生型尚未发现有实用意义,但是凭借着高同源重组率成为了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模式植物。转化小立碗藓是用原丝体制备成原生质体进行的;外源基因表达成功后也是用原丝体进行规模培养生产目的产物的。但是国际上迄今还没有对小立碗藓原丝体的生理特点和生长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小立碗藓基因工程的热点是表达外源蛋白,这一领域在国内还是空白。本研究使用添加了酒石酸按(C4H14N2O6)的ppNH4固体培养基,给予持续光照,诱导出小立碗藓原丝体。将诱导出的原丝体液体培养,采取每周更换一次培养液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原丝体的分化。这为小规模液体培养小立碗藓原丝体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下一步基因工程实验做了必要的材料准备。用液相氧电极测定小立碗藓原丝体的光合生理数据表明:最适光强为350μmol/(m~2·s),光强过大,大于600μmol/(m~2·s)时有光抑制现象。最适温度是24℃,并且小立碗藓原丝体的光饱和点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4℃光饱和点是350μmol/(m~2·s)。但是27℃和30℃条件下,直到光强为800μmol/(m~2·s)才出现光合放氧的最大值。最适pH值为5.5。苔藓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光合,这些光合指标的分析,为科研和产业化培养小立碗藓原丝体提供了理论基础。叶绿素荧光技术可深入阐明小立碗藓原丝体光合作用的机制,比较小立碗藓在不同pH条件下和不同碳源下的光合效率。表明,pH5.5时Fv/Fm达到最大值0.68,说明这pH条件下,光能利用到光合作用的效率最高,而这条件下NPQ达到最低值0.2左右,这说明光能向热能转化较少,被更多地应用到光合作用。分别用葡萄糖和蔗糖做碳源培养小立碗藓,而这两种糖对小立碗藓利用光的效率影响不大。本研究探索外源基因在小立碗藓中表达时,用人集落细胞刺激因子(GCSF)作为目的基因。该因子能够刺激粒细胞的生成,在抗癌药使用后白细胞的减少症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我们研究集体与合作单位合成引物从人体细胞中调出了该基因,曾多次在原核的蓝藻中表达成功。为了在真核的小立碗藓中表达,并分泌到培养液中,本研究设计了新的引物,用PCR技术在G-CSF基因上加了信号肽序列,并调整了两端的酶切位点。在合作者帮助下,我们用pBAtTPme质粒构建载体时,对酶切位点进行了选择,首先尝试了平末端的EcoRV位点:(GAT:ATC),结果证明质粒和基因片段连接效果很不理想。后又尝试了了PmeⅠ位点,取得成功。为了准备转基因的受体细胞,用2%的崩溃酶处理小立碗藓原丝体,可得到原生质体。用聚乙二醇介导把载体pBAtTPme-GCSF转入原生质体。在含有50ug/ml的氨苄青霉素的ppNH4固体培养基上筛选出转化子,经一个月培养原生质体己再分化成原丝体。转基因的小立碗藓原丝体还需培养一段时间,积累足够的测定材料,待本学位答辩后才能作分子和生理检测。这次小立碗藓原生质体转化成功,填补了我国尚未成功进行苔藓转外源基因的空白。
其他文献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具有发光效率高、光谱可调、可溶液加工及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和固态照明的理想候选材料。基于多量子阱结构(MQWs)的准二维钙钛矿材料可以有效地将激子限制在阱内,有利于辐射复合发光,因此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 LEDs)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准二维钙钛矿薄膜的晶粒尺寸较小、晶界多,存在大量晶界缺陷;且基于溶液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
针对某防爆铲运车传动轴万向节在工业性试验过程中出现强度不足这一现象,应用三维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和疲劳寿命分析软件等工具,对传动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模态分析、寿命预测,进而获得了该传动轴万向节的应力、形变等分布情况,对花键连接处网格进行局部细化,根据分析结果适当提高花键处的强度。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传动轴强度安全系数大幅增加,这为井下防爆铲运机传动轴的改进提供了设计依据。
学位
学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CCPP)是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余热锅炉是CCPP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设备,其规模和能量转换效率等参数直接决定着CCPP的整体发电效率。余热锅炉大容量化和国产化的难点之一在于解决炉内气流的均匀性问题与强化换热问题。其中,入口烟道连着燃气轮机与余热锅炉本体,其结构型式直接影响着炉内气流的均匀性和炉内换热。然而,目前CCPP余热锅炉不同结构的入口烟道内
本论文以鼠伤寒沙门氏菌purR超阻遏突变体(菌株5-28)为实验材料,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研究(1)乳糖选择条件下,菌株5-28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2)purR超阻遏表型产生的蛋白质基础。结果表明:(1)通过比较丰富培养和乳糖选择条件下菌株5-28可溶性蛋白的2-DE图谱,得到19个差异蛋白点,对其中的12个进行了MALDI-TOF-MS质谱分析,最终确定了8种蛋白,其中5种蛋白表达上调,
膀胱出口梗阻(BOO)是泌尿外科常见慢性疾病,其诊断多依赖于尿流动力学,目前治疗方式多为药物或外科手段解除流出道梗阻。BOO的病理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相关的动物模型也在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究其发病机制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就BOO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学位
学位
本文综述了放线菌分类的目的和放线菌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回顾和分析了放线菌分类学的简史和进展,介绍了当前放线菌多相分类研究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及适用范围。本文最重要的部分是对分离自西藏卡拉山地区的14株放线菌进行多相分类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的初步工作。从西藏卡拉山地区土样分离到了40株放线菌,挑选14株典型菌株进行了多相分类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细胞化学组分分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