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挑战与要求以及摆脱财政困境、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政府效率,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一场以治道变革为特征的行政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从西方国家发源并逐步席卷到整个世界,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改革浪潮。而公共服务市场化是这场改革浪潮中最核心的主题,其基本思路是在公共服务领域打破政府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原有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职能推向市场,通过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而达到有效改善与提升公共服务的目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相关的理论文献比较零散,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有鉴于此,研究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除绪论外,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首先,阐述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与特征;其次,透析了当代公共服务市场化实践背后的理论基础—新公共服务理论;再次,指出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提供的理论指导;最后则是分析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对中国的启示。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审视。首先,简述了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取得的初步成效;其次,指出了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成等;最后,分析了制约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的一些因素,如制度制约,观念制约,利益制衡和技术制约。第三部分是探讨有效深化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措施。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责任;其次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实践多元化的供给机制;最后就是要构建政府、市场及第三部门的三维互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