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人力资本提出了相对更高的要求。与城镇地区相比,我国乡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明显较低,所以不断提高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对劳动者学习的知识、技术,还有他们自身的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投资来提高人力资本。其中,视力健康是健康人力资本的重要一环,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视力不良问题非常普遍,造成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所以大部分的情况下,视力不良可以很容易被检测到,并通过及时配置一副合适的眼镜得到矫正。虽然很容易发现并解决,但我国农村地区,仍然很少有学生有眼镜并且戴眼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没有经济能力去给孩子购买眼镜;其次,在农村地区,很多人都会对佩戴眼镜存在错误认知;最后,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也缺少高质量的视力保护服务。针对以上这些原因,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干预方案,譬如,为近视学生提供免费眼镜和购镜优惠券、普及正确的视力健康信息知识和建立视光中心提高高质量的视力保护服务体系等,其产出如何(即干预效果和经济效果)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卫生政策决策者亟待了解和关注的问题。因此,关于改善学生视力不良项目投入和产出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尚无开展改善学生视力不良干预方案的经济学评价先例,国际上也很少有权威的、成熟的改善学生视力不良干预方案的经济学评价可供我国使用和参考。在此背景上,本文结合我国实施的三项改善农村学生视力不良的随机干预实验的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使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多种改善农村学生视力不良干预方案的调查数据进行经济学评价,探索、分析如何以相对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首先,统计对比多种改善农村学生视力不良干预方案对于提高学生戴镜情况的效果和干预实施的真实成本,接下来,使用干预方案的成本和效果数据计算得到各干预方案的成本效果值,进而通过对比可以得到最具有成本效果的干预方案,提出最具有可推广性、可持续的改善中国农村学生视力不良干预方案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从效果角度对比,发现信息、免费眼镜和教师监督干预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免费眼镜和信息干预;(2)从经济学成本效果角度对比,发现免费眼镜与信息干预最具有成本效果,其次是免费眼镜无信息、优惠券与信息干预;(3)信息干预附加性的作用,优惠券干预和免费眼镜干预在附加信息干预后相对于他们单独进行干预更具有成本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政府和卫生决策部门应当重视农村学生的视力不良问题,加强学校视力保护工作的监管和实施;(2)最具成本效果的干预方案为免费眼镜与信息干预相结合,实施该方案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3)农村学生视力不良改善模式多元化,以选择,信息、免费眼镜和教师监督干预为主,采用多种干预模式相结合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