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叶切除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cc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由我院胸外科收治并于住院期间行肺叶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使用无创呼吸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治疗(吸氧、抗感染、镇痛、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8小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无创通气前(T1)、无创通气1h后(T2)及无创通气8h后(T3)三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分析(Pa O2、Pa CO2)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三个时间点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KPS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以上多种因素评估患者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和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PaO2及PaCO2在无创通气1h后(T2)、无创通气8h后(T3)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及DLCO%在术后第1个月时间点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个月时间点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Pa O2及Pa CO2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a O2不同时间点与组别交互检验Partial Eta Squared=0.696、F=87.937、P=0.000<0.05,说明不同组别Pa O2随着时间点推进的趋势是有显著差异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a CO2不同时间点与组别交互检验Partial Eta Squared=0.943、F=631.268、P=0.000<0.05,说明不同组别Pa CO2随着时间点推进的趋势是有显著差异的,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KPS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创呼吸机应用于肺切除术后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对于术后的早期恢复有较好的辅助效果;2术后应用NPPV在短期内可以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图7幅;表10个;参142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术前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
<正>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讲话中指出,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建设健康中国,是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及损伤情况,应用足背皮瓣、腹部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上臂外侧皮瓣、骨间背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67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测量体质量,询问既往病史,并记录居住区域城乡分布、职业种类、饮食习惯、每日